齿轮模数是大好还是小好

2025-04-11 11:41: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齿轮模数不是越高越好。如果齿轮的齿数一定,模数越大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同时参与啮合的齿数少,这是不利于齿轮传动的。

齿数选择原则:在满足弯曲强度条件下,尽可能选得多一些,闭式传动中齿数=20~40,开式传动17~20,小齿轮齿数应避免根切,相啮合的齿数最好互为质数,且还要考虑凑配圆整中心距的需要。

模数选择原则:在满足弯曲强度的条件下选择较小的模数。

齿轮模数一般都是通过计算、比对得到的,下面是两种齿轮模数选择方法:

(1)硬齿面齿轮

要按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公式就是计算模数,只是要把计算值与标准模数表对照,取一个离计算值最近但又比它大的标准模数值。

(2)软齿面齿轮

要按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计算公式是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然后自己确定齿数,小齿轮齿数一般取20~40齿,用公式m=d/z计算模数,再重复(1)的过程——取一个离计算值最近的但又比它大的标准模数值。

扩展资料

齿轮模数系列标准是根据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对于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

对于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对于刀具,则有相应的刀具模数等。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

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参数。它对上述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着基本参数的作用(见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齿轮模数

回答2:

齿轮模数,无法直接说是大了好还是小了好。
因为齿轮的作用是为了传递动力(或运动),如果你需要传递的功率小,用小模数齿轮就足够,而如果需要传递巨大功率,就必须用大模数齿轮,否则就会把齿折断。
就像人穿衣服,个子小的人就穿小号衣服合适,如果给他造价更高的特大号衣服,就难看了。
因此,按照你所需要传递的功率选择模数才是正确的。

回答3:

互质指的是没有公因数吧,比如48/17就是互质(17是质数啦),而48/16就不是互质(公因数16)

如果不互质的话,你的牙盘和飞轮有一个公因数,那么每当你的车轮or牙盘转过这个公因数圈的时候,你的车轮和牙盘会同时回到你当时骑的状态上去。然后我们再假设你骑死飞的时候skid惯用同一个方向(大多数人),这样你的轮胎就会在同一个位置经常磨损,而其他位置磨损不到。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48/16的齿比,显然你蹬一圈,后轮转整整三圈。而你习惯蹬到270°的时候漂移,在这个比例下,你每次蹬到270°时,轮胎与地面接触点都是轮胎上的同一点。这就会导致你的轮胎只在一个点磨损十分严重,而其他点根本不磨损。

而48/17的齿比,没有公因数,那就必须等到你蹬完48*17=816个齿之后,上次skid被磨损点才会第二次被磨损(假设你每次270°都skid一下),这样可以保证最大化利用轮胎,把磨损均匀分散到各个位置。

当然磨损的不只是轮胎,齿轮链条什么的都是同理。互质不是必须,但是互质是最优的方案。

回答4:

这个根据你的模型大小和你需要的精确度来挑选合适的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