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不存钱的故事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早些年间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在天堂聊天的梗流传甚广,虽然很大程度上有夸张之嫌,但很多美国人不爱存钱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这其中得包括一些穷人,他们没有多余的款项用来存储,也包括一些富人,他们不会让自己的财产躺在冰冷的银行,而是会让其流动起来,从而产生更多的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那么除去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中间的中产当然是美国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但他们其中仍然有很多人不会存款,这样的现象就值得探讨一下了。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人的储蓄率一直不超过20%,在十年前甚至仅有10%,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储蓄率则高达52%,有人曾开玩笑说:“一个普通美国中产阶级,可能连1000美金都掏不出来”。
美国人不愿意存钱的问题和很诸多方面都有关联,首先,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他们的经济发展相对成熟,各类社会福利及保障相对较为完善,就业岗位也相对充分。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美国人不需要存款来获取安全感。
一般情况下,因失业或者其他意外事故导致的穷困是可以通过向政府申请福利,从而保障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而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人群,则有着一整套医疗和生活保障,缺少了这些后顾之忧,美国人相对来说便对于存钱需求不大。
我们都知道,看病在美国也是个老大难问题,但年满65岁的老年人可以申请“联邦医疗保险卡”,穷人则可以申请“白卡”,这些都是享受免费医疗的重要保障。
另外,美国大学生也给父母减轻了很多负担,他们除了向银行借贷交付学费之外,还可以申请到所在学校的助学金,家里经济条件越差,申请成功的概率便越高。
除了养老和子女上学的问题之外,美国人的丈母娘可能是中国小伙子最羡慕的,一般情况下,美国社会不存在男方一定要准备房子,准备车子,准备巨额彩礼的文化传统,很多夫妻就是租房过一辈子的。
所以父母自然也就没必要省吃俭用把钱存进银行去给儿子置办婚房和彩礼,美国人的老年生活更多是开着房车到处游山逛水,安享晚年。
这样的生活态度和中国的老年人有着很大区别,羡慕完了美国小伙有不要房子的丈母娘之后,中国小伙也应该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所在,我们常说,中国的老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带大了儿子,还要带孙子,等孙子大了,差不多了自己也就“油尽灯枯”了,我们的父辈长辈大多都是为儿孙而活。
中国人更注重私德,“六个钱包”便是这种现象最为明显的体现,年轻人在社会上竞争激烈,压力大,父辈长辈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退休金还要存进银行以备后代们的不时之需。
所以,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保障系统之外,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可能是中国人习惯于储蓄的最大原因。
因为美国的收入比较高,不会有像中国这样的情况,所以他们能够这样潇洒。
因为他们那边的福利,还有养老社会福利都比较好
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住所,不像我们中国人还要存钱去买房买车。
这可能只是两个国家的观念不一样而已,但都是有各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