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道就是古印度的外道,古印度外道的种类有九十六种、九十五种外道的说法,但一般都以“六师外道”为代表。 六师外道,即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舍梨子、删闍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干陀若提子等六师。六师各有十五名弟子,总计为九十六人。亦即外道六师各有十六种所学法,一法自学,其余十五种各教十五弟子,师徒合论,共九十六种。所谓九十五外道,是指五大外道,即数论派、胜论派、离系派、兽主派、遍出派,各有十八部的末派,本末总计为九十五种。 印度还有六种苦行外道,专以苦行而希求未来的乐果。即:一、自饿外道,断食而忍受饥饿;二、投渊外道,潜入寒冷深渊,忍受冻苦;三、赴火外道,身常炙热,甘受热恼;四、自坐外道,不分寒暑,裸形坐于露地;五、寂默外道,以尸林冢间为住处,寂默不语;六、牛狗外道,持牛戒、狗戒,学习牛犬囓草噉污而祈求生天。和苯教的见解根本不一样的。 现在许多虔诚的佛教徒不懂得什么是“外道”,只要一听说“苯教”二字,就攻击对方是外道。对苯教的修炼有偏见。其实,真正修行的人,离不开外道,第一,因为内外本来就是一;第二,佛在《大涅槃经》中说:“善男子,或言佛性,即是外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于无量劫在外道中断烦恼,调伏其心,教化众生,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即是外道。或言佛性即是内道,何以故?菩萨虽于无量劫中修习外道,若离内道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以佛性即是内道,是故如来遮此二边,说言佛性非内非外,亦名内外,是名中道。”其实,内道和外道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我们每一个修行者时时刻刻都处在外道中,正是在外道中修心才是内道。内和外本来就是一不是二。执着内外分别才是外道,因为,执着和内外分别就是魔道,无执着和无内外分别就是佛法。 现在大名鼎鼎的很多法师、上师、活佛、虔诚的佛教徒,到了汉地,假装怕苯教,说苯教的法力很厉害,苯教念咒杀人等的话题来吓唬信徒,诽谤苯教,排斥苯教,以前释迦佛陀从没说过排斥外道信徒,更没有怕过外道,或者躲避及远离外道,而且进入外道的团体,用慈悲心来教育他们,归纳内道,做自己的弟子,在释迦佛陀千万弟子中,大多数是从外道转投佛陀座下,如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等,都是外道,这是佛教徒学习的地方,那么,为什么,现在自称的高僧们,排斥其它宗教和苯教以外,还怕苯教,这不是佛教徒的行为,而是外道的行为。如果苯教真是外道的话,应该慈悲心来就度他们,干吗远离呢?苯教的教法确实厉害,因为苯教的教义没有改变过的,是古老佛法的原本,但苯教念咒杀生这些说法是无证据,无记载的,只是诽谤苯教的一句骗局。 攻击他人,破坏民族团结,诽谤他人,破坏佛教团体,排斥教派,毁灭佛法,诬蔑他人,伤害众生的思想和行为才是外道。 总的来说佛教以外的宗教,就叫外道。“外道”两个字,并没有侮辱、轻视的意思,只是表达有内外的不同。佛法叫做内道,内道以外的道叫做外道,只是名称的称呼而已。外道和内道之分和除恶行善、禅定修行没有关系,因为基督教也有除恶行善,而且救济人类的慈善的人很多;另外,婆罗门教徒,他们修苦行、修禅定,禅定有的修得非常好,非常有定力,四禅八定功夫的人很多,外道的修行也是很感人的,境界也很高。 所以这里讲的外道和内道之分与解脱有关系,佛法讲的解脱,不是厌离了人间的苦难,到天国去享福,或者是到某一个地方去永远的安乐,而是超越三界的束缚,超越生死轮回的。所以苯教的教法也讲超越、讲智慧实相,就是要超越三界的束缚,不再轮回生死!苯教的教法能够解脱,而且快速解脱,既身既生可以解脱的,因为苯教的经典所讲的智慧都是真正能超越三界的智慧,是般若的智慧,就是自然本智,所以苯教不是外道,而是真正的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