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毕竟是封建文化塑造的人物,他的血液中流淌的是所谓的“忠义”,对大宋王朝的忠义。古人通常认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这是基本的道德。
曾经的宋江是地方小吏,纵然有杀人的前科,并不能让他永远忘记他的最原始的道德观。因为曾经的教育在他身上留下了永远的刺青,犹如Answer3的脖子上的那个汉字一样。当他带领弟兄对朝廷进行反抗的时候,手在颤抖,心在疼痛。
当朝廷的要员被擒拿到梁山之上,宋江总是和颜悦色,款待他们。宋江希望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朝廷对他们这群水寇的反感之心。
晁盖死后,宋江成为第一把手,他把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并不是因为天下好汉尽在梁山,无须再聚,而是他内心的一次高呼:“皇上,我宋江忠义之辈,只望为国效力,绝非为颠覆大宋而聚义”。
招安是他一直的梦,当圣旨天降之时,宋江不顾一些弟兄反对,一意孤行的接受招安。那些有怨言的弟兄也明白,宋江这位大哥,不会谋害兄弟,可是招安一事,他们十分矛盾。在宋江苦口婆心劝解下,勉强答应。
终于,朝廷有了机会,派遣梁山好汉征讨大辽,结果势如破竹。朝廷对于他们的凯旋却更为忌惮。真正的心腹之患是梁山好汉。方腊的起义是又一次机会,结果108将付出惨痛代价才获得胜利。
回答朝廷,封官授爵。可是却无法与当朝权贵为伍,格格不入。宋江也才明白,纵然有了贡献,却在庙堂之上还是不能有自己的位置,在皇上心中也还是没有他的位置。
皇恩浩荡,赐予一杯毒酒,带着黑旋风,一起长眠,即使临死之时,也为朝廷考虑。李逵如果不死,必然为自己的死,要和朝廷对垒。一人之力难敌皇朝,也不愿意自己的弟兄死得更加惨烈,还是共赴黄泉吧。到了奈何桥,再一次喝完孟婆汤,来生还是兄弟。
但是宋江毕竟是江湖人士,如此之多的好汉对他毕恭毕敬,证明宋江的人格魅力。仗义疏财,拔刀相助。当地人送外号“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对于好汉总是慷慨解囊热心款待,这一份从不斤斤计较,豪迈大方的性情,让众多好汉信服钦佩。
虽然他上梁山不算很早,却做了二把手,晁盖死后成为第一把交椅。这种待遇却没有招致他人眼红,大家都十分钦佩宋江的为人。
宋江曾经醉酒赋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个“笑”,意味深长。一笑黄巢败军之将,二笑黄巢称帝之举,三笑黄巢泯灭忠义。最笑自己居然也会走上黄巢之路,道德在侵蚀自己的灵魂,放弃忠义,会让他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