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地图鱼和鹦鹉鱼侧鳍好像有点感染状,就像鳍上飘着丝絮状物体,还有一条鹦鹉鱼有点脱鳞,是打架打的吗

2025-04-17 20:18: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水质不好,或水温变化过大引起。是寄生虫的作用。烂鳃病,请参考下文,是鱼儿常见病和预防方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般有:疖疮病、此病又称瘤痢病,病灶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皮下肌肉组织出现1个或几个红肿的隆起,形似脓疮,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组织呈现出血、体液渗出,继而坏死、溃疡。由于患部在背鳍基部两侧,故导致病鱼鳍基部充血,鳍条散开,病情严重时,肠道也有充血发炎症状。
  一般可根据症状诊断。当疖疮部位尚未溃烂时,切开疖疮,明显可见肌肉溃疡,有脓血状的液体。涂片检查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和白血球。
  [防治方法]
  (1)预防
  ①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
  ②药物消毒,用2克/立方米水体呋喃唑酮药浴鱼体30分钟,可消毒受伤部位,防止细菌感染。

  (2)治疗 (内服与外用)
  ①内服磺胺类药物,混合饲喂,连用5天;
  ②内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合饲喂,连用20天。
  ③内服抗生素类,连用10天;氯霉素,连用5~10天;四环素,连用10天。
  ④内服氟哌酸,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

  ①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②待脓疮成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疱者捞出单独治疗。
  ③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
  细菌性腐败病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可选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疗。
  烂鳍病
  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热带鱼鳍薄,易碰伤折断而患此病.可选用食盐;抗生素等治疗。
  鳃病
  一种是被细菌侵蚀鳃丝,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体色暗淡无光泽,头部发乌,鳃丝发白,最后出现腐烂脱落;鳍盖骨表皮充血发炎,严重时也发生腐烂,露出透明的鳃盖骨。另有一种是被寄生虫寄生引起的鳃病,有细菌侵蚀鳃丝类似症状,如游动缓慢,鱼体消瘦,体色暗淡;呼吸困难,常浮于水面,鳃丝发白、破坏,粘液增多,鳍盖半张等。寄生虫有车轮虫,指环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等。细菌性烂鳃病用呋喃西林治疗。寄生虫鳃病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食盐等治疗。
  棉口病
  又名烂嘴病。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也称白嘴病。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要及时治疗处理。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
  鳞立病
  本病又称竖鳞病、松鳞病病鱼鳞片张开似松果,鳞片基部水肿充血,严重时鳍基充满半透明液体,后期鱼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般流行于水温低的季节或短时间内水温多变时,老龄鱼、虎皮鱼易患此病、选用食盐,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疗、患处涂抹皮炎平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