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b与c有什么区别呢,一直分不清楚

2025-04-19 11:34:4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区别

一、在内部装备不同

歼-10B使用了被动搜索目标的相控阵雷达,而歼-10C的雷达却可以主动地去扫描空域,搜索目标。

二、地位不同

歼-10B算是一款试验品,虽是一种三点五代的飞机,但是为了我国能够顺利研究开发第四代的尖端战机,技术人员在歼-10B上配置了较高性能的飞行电子设备。

在运用当中突破了很多技术难关,使我国在歼-20(第四代飞机,未来极有可能代替歼-10成为陆地基地飞机的主力)的研究制造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节约了很多时间,少走了很多弯路。

三、应用不同

歼-10C在高空进行高速机动的能力,降低了空气给予的阻碍力;后者则大幅度提高了索敌的能力。而最后一个升级的部件则是在发动机上,歼10-C的动力比歼10-B更加强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歼10C战斗机

百度百科——歼10b战斗机

回答2:

歼10C与歼10B外观上差异较小,主要是机头更锐利细长

国内很多论文资料提及歼10改装相控阵雷达时,在工作体制和结构原理上屡屡自相矛盾的情况:采用DSI进气道和相控阵雷达的歼10改型有两种,早期的B型采用无源相控阵体制,而新的C型则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

从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来说,歼10B不及歼10A,显得非常粗暴而低级。对于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歼10B在项目定位上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成果应用型号:花了那么大代价造出来的老四代方案航电系统,总要在实际型号上得以应用才算有个交代。很多分系统和设备——比如火控雷达研制单位的职称、奖金等待遇才能落实,长期付出的努力才算有个名分。

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我国装备研制史上多有先例,很多型号都有这种背景。从各种官方宣传报道看,611设计所在歼10B工程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际飞行测试、对抗演练结果来研究四代航电的关键技术上,比如雷达火控信息的提取优化、与电子干扰等其它系统的信息融合处理等关键环节——这是一项非常需要精力、人力和大量时间、经验积累的工作。

与歼10B亮相数年后很晚才开始批量生产相比,歼10C从出现到批产的速度非常惊人。合理的解释是空军一方面对于三代半歼10改型的需求异常迫切;但另一方面对于歼10B上的不足之处也颇为不满;而歼10C型就是针对这种局面下,在歼10B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替代方案型号。根据各方面资料分析,它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歼10C在机载设备硬件上的主要改进,在于它用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取代了原来的无源相控阵雷达(PESA)。AESA雷达虽然制造难度和价格高不少,但是性能上却是PESA雷达无法相比的;专门为适应歼10平台而研制的新型AESA雷达不仅性能上要强得多,而且天线口径、体积重量都要小很多,这为整机的飞行性能优化奠定了基础。

歼10C在气动外形上继承了歼10B的主要设计,主要的区别在于它的机头外形经过了精心的优化改进,截面积比原来小很多,外观上显得更修长锐利。在高速阻力大幅度减小的同时,歼10C的重量也获得了明显的减轻;更可喜的是,歼10C的动力也要比歼10B强不少。
根据俄罗斯方面的报道,新出口给中国歼10的发动机已经是采用AL-31F-M系列发动机技术改进过的型号,推力水平和控制系统都得到了大幅改善。总的来说,歼10C在各方面性能上都比歼10B要优秀的多;不仅机载设备的性能进一步强化,在飞行性能上的损失也减少到了最低的程度,相当接近于标准的歼10A平台性能。由于我国的歼20战斗机定型、批产并形成较大装备规模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歼10C这款作战性能强悍、而且整体性能均衡没有明显短板的三代半机型,必然会承担起主力型号的任务,并大量装备部队。

回答3:

二者首先是在进气道上存在着差别,早在歼十A露面的时候,网友看到进气道与机身有6根棍子连接,以为是歼十的机身强度有问题,实际上是为了增强飞机在高速飞行中的稳定性而设计的,比如说避免共振等。在歼十B上的进气道的改进后就避免了这个问题。当然了,除此之外,歼十B在隐身,雷达性能等方面也做出了改进的。

回答4:

歼十A和B装的是毛发,但是按照毛发进口量和现用毛发战机的存量来看,并没有多余的毛发给J10C(单发飞机装一备一,双发装二备一),所以歼十C用的应该是成熟状态的WS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