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是好发年龄阶段为40-60岁,以疼痛和肿块为主要表现,常发生病理性骨折。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大类型,在中国恶性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所占的比例远高于霍奇金病。
1.全身症状: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有全身症状,包括一般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衰弱外,也可有特殊的“B”症状(同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但一般来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全身症状不及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且多见于疾病的较晚期。
2.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形成结节肿: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约占全部病例的60%~70%,尤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49.3%),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各占12.9%12.7%)淋巴结。
3.结外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块:也可因不同部位而引起相应症状。初诊时单纯表现为结外病灶而无表浅淋巴结肿大者约占21.9%,结外病灶以咽环为最常见,表现为腭扁桃体肿大或咽部肿块。胃肠道黏膜下淋巴组织可受侵犯而引起腹痛、腹块胃肠道梗阻、出血、穿孔等表现。肝脏受淋巴瘤侵犯时可有肿大黄疸。结外淋巴瘤还可侵犯眼眶致眼球突出单侧或双侧乳腺肿块,并可侵犯骨髓致贫血骨痛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颅内受侵犯时,可致头痛视力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病变亦可压迫末梢神经致神经瘫痪,例如面神经瘫痪。也可以侵入椎管内,引起脊髓压迫症而致截瘫。有些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易有皮肤的浸润结节或肿瘤。
4.体内深部淋巴结肿块:可因其发生在不同的部位而引起相应的浸润、压迫梗阻或组织破坏而致的相应症状。
白血病和淋巴瘤在临床上容易混淆,淋巴瘤实际上包含了淋巴细胞白血病,当恶性淋巴细胞在血液中达到30%以上,就称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0%以下的就叫淋巴瘤。
白血病和淋巴癌在临床上有的时候会搞混淆,我们说淋巴癌它的症状主要是一个无痛性的淋巴结的肿大,并且会伴有发热、消瘦等症状。那么白血病它是骨髓造血出现了恶性的癌细胞,在骨髓里,还在外周血里出现了恶性的细胞,我们就称为是白血病。通常这恶性细胞大于30%以上就称为是白血病了。那么如果这恶性细胞是淋巴细胞,我们就称为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如果这恶性细胞是派特NK细胞,我们就称为是NK细胞性白血病,如果血液中的恶性细胞是以粒细胞为主的就称为是粒细胞性白血病。所以我们可以看,白血病它包括有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NK细胞性白血病,又根据发病的程度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而淋巴瘤它是一个局部可以有肿块的,这种淋巴结肿大为特点的,主要是以淋巴细胞变为恶性细胞了,所以实际上白血病广义来说,它实际上是包括了淋巴瘤的。它也是属于一种恶性的病变。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也被称为淋巴癌。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总体淋巴瘤的 10%,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 90%。霍奇金淋巴瘤各年龄段皆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常见,病程进展慢,治疗效果好,治愈率在 85% 以上。
非霍奇金淋巴瘤也是各年龄段皆有发病,但以老年患者常见,病程发病快,容易扩散,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淋巴瘤是血液病的一种,分为HL和NHL两种.通过做血常规查看血象,就可以发现血象轻微的异常,接着就需要做一系列的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