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入职”数十家公司,问题出在哪里?

2025-04-08 05:51: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后台入职信息没有联网比对,没有及时发现不合理性。

个人所得税申报一般一年申报一次,所以平时我们很少去关注个人的就职信息。但是如果我们想仔细了解个人的就职情况的话,可能就会发现,以前也没有渠道可以了解。所以哪怕是“被入职”数十家公司,当事人也可能茫然无知。这就是由于后台不联网比对造成的。

举个例子,如果有后台联网,那么同一个人同一身份信息,同时登记在数十家公司,就会被系统判定为异常数据,会被及时发现出来。不过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系统对比操作。如果不是申报人自己去查个人纳税申报记录的话,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一回事。

2、入职信息登记存在漏洞,容易“被入职”。

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我们知道当事人是在9年前丢失了身份证。按照身份证常规的有效期,那么多年之后,身份证早就应该没用了。也就是说,失效证件,本来就无法验证。而实际上,他的信息却被滥用,并且在没有见过他本人的情况下,就被登记入职了。

而个人信息泄漏的又何止他一个人,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很多人“被入职”而不自知的呢?

3、个人信息泄漏,容易导致信息被滥用。

大数据时代,个人的信息安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保管好个人信息及证件,就容易出现信息被盗用,证件被滥用的情况。而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数不清的法律责任与麻烦。如果个人也应该尽量提高个人的信息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

而国家也需要针对那些滥用、盗用公民信息进行非法目的操作的组织及个人进行严抓严查,做出严厉处罚。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让他们不敢随便盗用他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