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

2025-04-19 16:07:0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下一句是“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这两句出自《庄子.秋水》中的一篇,是庄子与惠子的一段对话。

原文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为: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扩展资料: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也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把十分深奥的哲学思想,巧妙地包含在一个颇有意趣的小故事中,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在这场小辩论中,惠子的话崇尚现实,庄子的话却饱含哲理,表现出道家学说所主张的恬淡虚静、顺其自然。“我知之濠上”一句,说的是,既然我在濠梁上感到优游自在,濠梁下的鱼当然也感到优游自在。所以后世常用“濠上”比喻隐士的住处,以“濠上之乐”比喻闲适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秋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回答2: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句话原本有三重的意思,本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异类之间无法相通,彼此之间并没有办法交流感情,只因为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很难强求,当然就是说,鱼有鱼的欢乐,你有你的悲伤。
  古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用的是谐音字,所以就变成了“子非余,焉知余之乐”,意思很平实,人心隔肚皮,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心愿,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所以,你的悲伤,你的欢乐都属于你自己,是别人夺不走要不去的。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回答3: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参考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回答4:

意思: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下一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濠梁之辩,即鱼乐之辩,是指战国时代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施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鲦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
因濠梁之辩出自《庄子》一书,目前无法确定故事是否只是庄子为了阐述他的观点编造而成。尤其是惠施目前所能够掌握的资料仅仅是出自《庄子·天下篇》,其本人的著作已经遗失,因此我们所能掌握的惠施的学说只有“历物之意”。
有观点认为,濠梁之辩中,惠施代表的是理性思考。他就事论事,觉得人不可能感知鱼是否快乐,同时也不会将自己的快乐转移到外物之中。与他相反的是,庄子以自己对外物的理解作为外物的状况。他自己高兴,就将自己的高兴之情表达到河流中的鱼身上,认为鱼也很快乐。

回答5: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庄子是条鱼变的,所以后来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