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参与性原则

2025-04-15 23:30:3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适宜性原则适宜性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创设教育环境实施教育过程等环节中,都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以最适合幼儿特点的课程开展教育活动。适宜性原则充分表明了幼儿自身特点和需要对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的影响:适宜的目标幼儿跳一跳能够得着,适宜的内容幼儿容易理解,适宜的方法幼儿能够接受,只有适宜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时候,不要照搬书上的,可以借鉴,但一定要考虑自己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再好的活动不是适合自己也是徒劳。2.渗透性原则这里的渗透有以下两方面含义:一是教学活动要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自然进行,保育为主,保教结合;二是指课程内容之间相互渗透,无论是五大领域课程还是主题课程,其内容、目标都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不能孤立进行。尤其是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身体更明显一些。例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般都要渗透大胆表达的目标等。3.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和调动幼儿的主题参与性,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体验与发展;二是指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同伴资源等多种教育资源的共同参与。4.发展性原则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幼儿提供发展的途径,使幼儿既获得当前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当然,发展不仅仅指知识的丰富,还包括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改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上是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概念、类型以及教学活动设计的意义、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等理论方面的总体论述。这些理论的论述综合了当前幼儿教育的前沿理念,从教师角度出发,结合实践,将理论知识平民化,便于教师理解。这些理论知识为如何设计符合幼儿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综合、整体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能使教学活动设计更加科学、有效、合理。

回答2:

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当中有很多的误区,如:认为幼儿年龄小,不会
做事,与其让他们参与环境的创设,不如教师直接创设省事且能保证质量。
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理解,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对
幼儿能力与情感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实践活动中浅述让孩子
参与环境创设有哪些益处?
一、在幼儿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幼儿就会动脑去思考:需要布置
什么内容;需要装点成什么颜色;需要哪些材料;材料怎么搭配等等问题,
这些的问题呈现和解决充分调动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思考的过程中既
发展了幼儿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的主体精神。
二、孩子在创设的过程中,会想到要如何更好地完成好任务,对培养
幼儿的责任心很有益。而且对于一些主题环境的创设更能把幼儿的一些社
会责任感,爱心和感恩之情充分挖掘出来。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时制
作贺卡或者花朵,写上祝福的语言,粘贴在主题墙上,既能美化环境,又
能表达孩子们对父母的爱,在制作的过程中,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比如在共同完成
植物园的美化工作时,孩子们会各抒己见,还会根据各种意见进行选择,
并分配工作任务,共同协调完成美化任务。在“幼儿园里朋友多”主题墙
的创设过程中,孩子们就自觉进行了照片收集、照片粘贴、照片美化等具
体问题的分工,在这种合作完成同一件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
识,也让幼儿掌握了在集体生活中的合作技巧。
“环境创设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这是幼儿
园环境创设的幼儿参与性原则的含义。很显然不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的全
过程违背了这个基本原则。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
身心发展规律已经幼儿教育的特点,只有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个
性发展需求,让幼儿在“做”,在“动”,在参与,在操作,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幼儿的探究的兴趣,学习的乐趣。

回答3:

什么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