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增长局面难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尚未找到新的强劲增长点,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减速,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经过多年的政策宽松后,各国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积极效应普遍递减,而负面影响上升,不少国家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在全球经济总体弱势复苏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状况的差异扩大。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从低谷缓慢爬升,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增强;新兴经济体难以恢复到前几年的较高水平,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资本外流等还可能加大其下行压力。IMF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仅略有提高,为3.6%。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2%,较2015年上升0.2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4.5%,较2015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随着自动制造、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部分跨国公司出于贴近消费市场等考虑,从离岸生产转向近岸、在岸生产,缩短全球供应链。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国内生产能力提升。受这些因素影响,近年来国际贸易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对进口的拉动作用下降。在经贸规则领域,多边贸易体制艰难推进,2013年底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议”尚在落实之中,多哈回合仍面临较大阻力。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包括12个成员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于10月5日完成实质性谈判,一旦建成将成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自由贸易区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对促进成员间经济融合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客观上也可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对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的合作造成一定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