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八角,属鳞翅目、刺蛾科。黄刺蛾除四川、广西、云南、湖南等省(自治区)目前尚无记录外,几乎遍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幼虫为害枣、核桃、柿、枫杨、苹果、杨等90多种植物,可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主脉,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产量(图5-5)。
(1)形态特征①成虫 体长13~16毫米,翅展30~34毫米。头和胸部黄色,腹部背面黄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为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V字形,内面一条伸到中室下角,为黄色与褐色两个区域的分界线(图5-1)。
②卵 扁平、椭圆形、黄绿色,长1.4~1.5毫米。
图5 黄刺蛾1.成虫 2.幼虫 3.蛹 4.茧 5.被害状③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9~25毫米,头小、黄褐色。胸、腹部肥大,黄绿色。身体背面有一大型的前后宽、中间细的紫褐色斑和许多突起枝刺。枝刺以腹部第一节的最大,依次为腹部第七节、胸部第三节、腹部第八节;腹部第二至第六节的枝刺小,其中第二节的最小(图5-2)。
④蛹 椭圆形。长13~15毫米,黄褐色(图5-3)。
⑤茧 灰白色,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茧壳上有几道长短不一的褐色纵纹,形似雀蛋(图5-4)。
(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黄刺蛾在辽宁、陕西、河北等省的北部1年发生1代,在北京、河北省的中部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1年发生2代。
黄刺蛾以老熟幼虫在小枝的分杈处、主侧枝以及树干的粗皮上结茧越冬。1年1代区,成虫于翌年6月中旬出现,产卵于叶背,常数十粒连成一片。卵期7~10天。幼虫于6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为害。1年2代区,越冬代成虫于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出现,第一代幼虫于5月中旬孵化为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二代幼虫于6月底开始为害,7月上中旬为为害盛期,7月下旬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越冬。
(3)防治方法①保护利用天敌 黄刺蛾茧内的老熟幼虫,可被上海青蜂寄生,其寄生率很高,控制效果显著。被寄生的虫茧,上端有一寄生蜂产卵时留下的小孔,容易识别。在冬季或早春,剪下树上的越冬茧,挑出被寄生茧保存,让天敌羽化后重新飞回自然界。
②药剂防治 发生严重的年份,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低龄期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液,或20%天达虫酰肼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0.5亿/毫升芽孢的青虫菌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