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孩子需要责任心?

2025-04-17 14:22:3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回答2:

有位“代理家长”苦恼地谈起:我照管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了,可是在校除了对学习还有点进取心外,对其他事情都是不管不问,连值日扫地也是极不负责,应付了事,总是要其他同学帮他收“尾巴”。唉!都10岁的孩子了,还不知道要负起点责任!
不说10岁的孩子,是个小学生,其实不少孩子虽然上了中学,但做事也还是那样虎头蛇尾,学习自觉性、耐劳性差;对成绩优劣无所谓,对长辈态度恶劣,脾气喜怒无常……为什么这些孩子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觉性还没有很好形成、自制力比较差、坚持性不够等。然而,只要家长再深究原因就会发现,孩子自身还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和负责的态度。它主要包括责任认识、责任感和负责行为三个方面。如果孩子对责任心认识不清,甚至错误地认为那是家长的事,是老师的事,是其他同学的事,那么开篇那位“代理家长”提出的问题就在所难免。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作为父母、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1)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要承担它的后果,无论好坏。这是父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着力培养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要教导孩子尽职尽责,有条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就会给自己和大家带来麻烦。父母、家长作为孩子直接的榜样,也应该以身作则,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后果绝不推卸到孩子身上,使自己成为勇于承担后果的表率。
要注意的是,现在有些家长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总想替孩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是极不可取的。要懂得,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也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家长要把培养责任心的机会留给孩子。
(2)家长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有意识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②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情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家长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③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锻炼、培养和增强责任心。
④强调做事的结果。要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家长要及时对孩子的负责行为做出评价,正确引导,使之认识到自己在哪些行动中已经履行了责任,哪些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