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北国有一位美人,姿容简直是举世无双,她娴雅之性超俗而出众,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己而独立。
她只要对守城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城垣失守;倘若再对君王秋波那么一转,国家就要遭受灭亡的灾祸。
出自:汉 李延年《李延年歌》
原文: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释义:
北国有一位美人,姿容简直是举世无双,她娴雅之性超俗而出众,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己而独立。
她只要对守城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城垣失守;倘若再对君王秋波那么一转,国家就要遭受灭亡的灾祸。
但纵然是倾城、倾国,也不要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啊!
扩展资料
在汉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的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这一首短短的诗歌,能使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说明了这首诗的确有超众的魅力。
诗人将所咏美女赞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城邦就会倾覆,再看她一眼国家就会沦亡。
“美女亡国”之说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说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国,女子有才毁社稷,旨在讽刺周幽王宠幸貌美而好迸谗言的褒姒以至亡国之事。此后,“倾城”、“倾国”就成了绝色美女的代名词。
在《李延年歌》里,诗人极尽夸张之能事,危言耸听,但绝不是以此来昭示君王,求鉴前史,而是反其意而用之,以其具有倾城倾国的巨大魅力来极言佳人之美,达到引动君王思美之心的目的。
这首诗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采用了大体整齐的五言体式(第五句“宁不知”三字实际上可以删除)。这种体式,当时还只在民间的“俚歌俗曲”中流行。李延年将其引入上层宫廷,配以美妙动人的“新声变曲”。这对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萌芽和生长,无疑起了某种催化作用。
意思是北国有一位美人,姿容简直是举世无双,她娴雅之性超俗而出众,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己而独立。她看守城的将士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
出自《李延年歌》,是汉代宫廷音乐家李延年创作的小诗。此诗以简括而觉单调的语言,赞颂了一位举世无双的绝色美女。
原文如下: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译文如下:
北国有一位美人,姿容简直是举世无双,她娴雅之性超俗而出众,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己而独立。
她看守城的将士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李延年歌》被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杂歌谣辞》。根据《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这首诗。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妙丽善舞。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汉武帝的宠姬李夫人。
李延年起初犯法,受腐刑,被拘监中。后因其妹李夫人得宠于汉武帝,故被赦,颇受宠,官协律都尉,后来被杀。擅长歌舞,善创新声,曾为《汉郊祀歌十九章》配乐,又仿张骞从西域传入的胡曲《摩诃兜勒》作新声二十八解,用于军中,称“横吹曲”。其诗今仅存这一首,载于《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延年歌
北方的佳人姿容出落得很美,举世无双,她幽处娴雅,超俗出众.这位佳人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常常给人君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
在北方居住着一位佳人,她姿容美貌,清新脱俗,举世无双.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瞧上一眼,亡国灭宗的灾祸,就要降临到君王身上.美貌的佳人,常常给君主带来城池失守,亡国灭宗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君主岂不知倾城与倾国的灾难?是因为佳人实在太难得啊!
这首歌是汉武帝时著名的宫廷阉人乐师李延年唱给汉武帝听的,其中的"佳人"指的就是李延年的妹妹(后来的李夫人),好色的汉武帝听后大喜,令李延年回家接妹妹入宫.后来武帝一见到李延年的妹妹,果然是沉鱼落雁、妙丽善舞。武帝遂纳李氏为妃。
由此李氏宠冠后宫,号为李夫人。不久怀孕,生下一个男婴取名刘髆,武帝封为其为昌邑王。自从武帝专宠李夫人,所有宫女无不艳羡嫉妒。
但是好景不长,李夫人身体羸弱,更因为产后失调,因而病重,萎顿病榻,不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