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大口径机枪研制工作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21年正式定型,当时称为M1921式12.7mm机枪。M1921式机枪实际是在老的M1917式7.62mm口径基础上放大设计的,由于保留了水冷式枪管结构,全枪非常笨重。后来美国对M1921式进行了改进设计,研制了质量小、带气冷枪管的M2式机枪。战场使用发现,M2式机枪枪管较薄,难于适应持续射击,因此美国于1933年又研制出了带重枪管的M2式机枪,称为M2HB式。
M2HB式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径机枪之一,目前有50多个国家装备,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使用它。
美国军队除装备带三脚架的M2HB式机枪外,还将它配装在轻型吉普车和步兵战车上,作地面支援武器使用,也作坦克上的并列机枪使用。 勃朗宁自动步枪在20世纪30年代由欧洲比利时FN公司仿制生产,改用7.92×57mm口径枪弹,枪的口径从BAR的7.62mm扩大到7.92mm,全自动射击时有两种射速,快速600发/分、慢射速350发/分,慢射速主要是为了减少弹药的消耗;枪管耐高温,枪管上有螺纹状散热片,配有气体调节器调整枪弹发射时进入导气装置的火药气体量,全枪质量9kg,于1930年定型,称为“M1930式7.92mm勃朗宁轻机枪”,作为轻机枪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后来,比利时FN兵工厂在M1930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制造了D式勃朗宁轻机枪(FNBARTypeD)。其他改进处有:增加了提手、握把;气体调节器上刻有1~9的分划线。
由比利时FabriqueNationale生产的勃朗宁轻机枪,在波兰特许生产。皆用7.92×57mm口径枪弹。
瑞典由美国引进BAR,改用6.5×55mm口径枪弹,装上手枪形握把,在瑞典的CarlGustafsStadsGevärsfaktori特许生产。后来装上可快速更换的枪管。英国亦有装备BAR,改为.303British口径枪弹,实际数量不明。
1937年,美国军方对M1918式自动步枪进行改进,改进后的M1918式定为M1918A1式。1940年,对M1918A1式进行改进,定型为M1918A2式,投入使用。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步兵武器之一。与M1918式早期型号不同的是它仅有全自动方式下的两种射击方式:慢速方式300—450发/分;快速方式500—650发/分;而没有了半自动方式。M1918A2成为班组支援武器,是“货真价实”的轻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的使用。它最大的缺点是枪管持续射击时过热,缺少可快速更换的枪管的功能,而且20发弹匣容弹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