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家村
云龙镇上李家村位于宁波市东南,全村223户515人。在这里,环村河道水清鱼欢,河岸路旁绿树成荫,村前公园万花锦簇,新型农居错落有致,花园亭台相映成趣,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上李家村在获得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村”殊荣后,经过全村干部群众不懈奋斗,又创造了新的业绩,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成为市、区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和文明村。
美化家园树形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李家村就确定了整理改建型的村庄整治模式,全村按照建一批新的、留一批好的、改一批旧的方针,加快村庄整治建设,改善村民居住条件。2002年又启动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程,村庄规划为居住区、工业区、休闲区、农业区,并以此为蓝图,加快新村的建设。与此同时,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在村前建造了玫瑰园,在村后开发了集休闲、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果园基地,在村中建造了文化乐园。在村北挖了一条1500米的护村河,并在河道两旁种植了草坪,同时配以柳树、桂花等乔灌木。村内主、次干道路全部硬化,并在两侧配置了节能型路灯和绿化带。同时,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加强村内道路、庭院、宅旁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使全村人均绿地面积达30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35%,被评为省级绿化村。此外,村内还成立了一支负责生产、生活垃圾清理和绿化培植专业队伍。
发展经济壮实力:一是建立村个私工业孵化基地,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化服务管理,吸引众多外地企业来村落户,既解决本村农民的转岗转业,又开辟村级集体稳固的财源。二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都市型、休闲型农业,有效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益。三是投资兴办了年出栏7000多头肉猪的大型畜牧场,成为宁波市副食品基地之一,并建成了与之相配套的沼气工程,形成粮食→肉类→畜粪→沼气→沼渣→肥田→粮食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既净化了环境,节约了能源,又有力带动了畜牧业,产出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四是鼓励村民兴办实业。积极引导村民勇于实践、大胆创业,村庄内自主创业蔚然成风,村民竞相走上致富之路。文明乡风提素质:一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构筑。修建了占地768平方米的村文化宫,内设小型剧场、图书室、活动室,并建立了村史陈列馆,激励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观念。还修建有篮球场、体育路径、休闲广场等文体设施,为村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去处。二是注重文体队伍的建设。建有太极拳、木兰扇、健身舞等多支文体队伍,每日晨晚,休闲广场上的这些队伍就成了上李家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重大节庆日还开展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注重村民素质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了村民学校、法制学校、人口学校,开设了计划生育、绿色证书、社会公德等各类培训班,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注重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在家庭、墙门、行政村三个不同层面开展创建活动,通过文明家庭、文明墙门、文明村创建,改变了农民的一些落后习俗,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在广大农民群众中,遵纪守法的、讲求科学的、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越来越多了,在上李家村中,安居乐业、安定祥和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协调发展促活力:一是注重班子的自身建设。全面落实“先锋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四型”先进村党组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二是注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二公开”、“四民主”“一事一议”机制,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落实村民的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三是注重村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健全。采取集体补一点,村民出一点的办法,积极动员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非企业职工参加农民养老保险,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村民基本无后顾之忧。四是注重社会稳定工作。村庄实行社区化封闭型管理,成立专职的治安巡逻队,形成了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安宁的社会环境。
任新村
鄞州区云龙镇任新村位于鄞州偏南的宁横平原,由原来的任家横村和多谷村合并后新设立的行政村。全村共有593户,1401人,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田1500亩,除300亩观光农业(梨、桃果木)外,其余以水稻为主,村内二家集体企业振兴和精龙精密铸造厂,年总产值2500万元,个私企业六家以印刷、制冷设备、五金加工为主。全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村级可用资金2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目前已获得省级文明村、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卫生村、园林式村庄、生态村、清水河道、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鄞州区文明建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亮点,文明的乡风、淳朴的民情、清澈的河水、生态的河道、精致的凉亭、茂盛的树木、绿色的草坪是任新村的真实写照。
顿岙村
顿岙村地处云龙镇东部,与素有西湖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相连,全村共有399户人家,常住户籍人口924人,外来流动人口750人,有耕地面积806亩,山林1530亩,有党员28人,有企业21家,村集体总资产1138万元,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393万元,村级可用资金7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万元。地处半山区的顿岙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奋勇向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体设施大力普及,群众活动丰富多彩,顿岙村也由一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成为闪光发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王夹岙村
王夹岙村座落于云龙镇的南面,辖王夹岙村和新王夹岙2个自然村,共有337户,752人聚落呈块状。全村耕地面积943亩,林地274亩,200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村级可用资金90万元,人均收入9900多元。村内个私企业达35家,有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王夹岙村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各项事业澎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绿化面积已经达到2万多平方米,大小公园共有4个,充满古韵的王夹岙祠堂成为村民的文体中心。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村庄内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环境“美化”。在这里,环村河道水清鱼欢,河岸路旁绿树成荫,村前公园万花锦簇,新型农居错落有致,花园亭台相映成趣,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自1993年开始,王夹岙村被评为县(区)文明村、小康示范村。现已积极创建“和美家园”、市级卫生村、生态村、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村,相信王夹岙村明天会更好!
甲村村
甲村村位于鄞州区东南,南与横溪镇交界,西与姜山镇接壤,距宁波市区15公里,是鄞州区云龙镇规模最大的村。甲村村由甲村村、郏家埭、西王埭、应家埭、孟家埭五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人口4160人、1926户。其中农业人口3684人,耕地面积4057亩。全村党员96名,村民代表66人,18个生产队。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现有租赁企业70多家,村级可用资金2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1259元。全村建有老年活动中心13家,建造了占地近20亩的甲秀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活动场所。几年来,甲村村先后获得了区级文明村、镇级先进党组织、优化农业结构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甲村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一心、共建和美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为建设文明甲村、生态甲村、富裕甲村、和谐甲村而努力奋斗。
冠英村
冠英村坐落在云龙镇政府的东南方,毗邻风景秀丽的东钱湖,全村区域面积2.3平方公里,在册户数901户,人口1917人,外来流动人口500余人。有一家村经济合作社集体企业——鄞州六一童车厂,村内有鄞州振华纺配厂等18家企业。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以创建省级文明村为目标,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43万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722元。相继获得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生态村、鄞州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实现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