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aIienation):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核武器异化属于科技异化的范畴,科技本身并不导致科技异化,关键在于应用科技的过程。“科技异化”与“异化劳动”相类似,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是人与科技产品相异化,例如:核武器;
2.是人与自然生态相异化;如:“变性者”;
3.是人与自身存在相异化,“沉醉异己而不知归路”;
4.是人与社会关系相异化,如:“一部分人在天堂,一部分人在地狱”,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
核武器作为战争手段,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器,其威力使得人们不敢随意使用,没有核武器的国家想要核武器,有核武器的国家一边威胁别的国家,一边限制别的国家拥有核武器。核武器已经远远超过一件武器的意义,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使人对武器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使人对战争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原本核武器应该为人所用,但现在人已经不能将之作为一般武器使用,也不能随便放弃,拥有者对其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必须花大力气维持核武的存在和发展,事实上成了它的奴隶。核武器的存在逼迫无核国家研发、制造它,逼迫有核国家进一步发展相关的技术,人类原本在战争上的创造力因为核武器的出现受到局限,战争理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东西都围绕着核武而发展。
人们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核武的异化问题,所以才有大规模削减核武器的行动,但要想消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消除核武的障碍就是他本身,人们已经对其巨大的威力产生了依赖,只要有一国不放弃核武,那么其他有核国家就不可能放弃。只有新的超越核武器的力量出现,才会消除核武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