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2025-04-20 03:09:0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指南针又称指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曲组成:司南、磁针和罗盘。他们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指南针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中国船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北宋《萍州可谈》:“舟师(掌舵者)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回答2:

  这说明在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古代中国,缺少使指南针转化为航海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动力,在中国,相关的文化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风水学说则是最好的见证;

  指南针在中国用于看风水,在欧洲用于航海.这说明中国的文化是闭塞,迷信的文化,不是开放的文化.

回答3:

说明了中西方价值观及政府人事制度的差别,对人才理解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