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在线的大剧《琅琊榜》,可谓是经典之作。其中,誉王的多疑、阴险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堪称是一代枭雄。然而,有一个疑点是,誉王的爪牙、鹰犬在梅长苏的阴谋诡计之下纷纷落马,然而誉王却从来没有怀疑过这背后是梅长苏在设计阴谋,反而一直对他信任有加,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主要是在于誉王手下这些人都有污点,要不然就是行为不检点,要不然就是捅了篓子,最后只能是被动接受惩罚。这事儿在誉王看来,也是手下人太过于贪婪,而根本不会想到梅长苏那里去。而这些爪牙完蛋之后,誉王身边除了梅长苏之外,也没有什么出谋划策的人物了,因此也就只能对梅长苏更加信任才能继续完成大业。
另一方面,梅长苏是怎么来到京城的?那是誉王重金请来的啊,论诚意论礼节完全不亚于刘备三顾茅庐,所以这样一个自己朝思暮想的麒麟之才,怎么可能会忍心去怀疑呢?要知道,梅长苏可是顶级智商的人物啊,一旦察觉誉王怀疑自己了,那么索性就撂挑子不干了。
万一太子那边看准机会再把梅长苏挖走,那誉王就损失太大了。所以,誉王只能对梅长苏更加信任才行。最重要的是,当时誉王不觉得自己受挫了,虽然事后反应过来看到自己这边的人马都纷纷凋零,但是他内心却很满意,因为太子那边的死党也纷纷完蛋了。
算下来,自己这边还是占据了优势。要知道,当时誉王的目标就是扳倒太子,这样的话自己才可以距离皇位更近一步。所以,本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绝,誉王非但没有怀疑过梅长苏,反而更加感激他的计谋。尤其是谢玉案,尽管说闹到最后两败俱伤,但是除掉了太子的心腹谢玉,这让誉王对梅长苏的信任已经达到了极点。
另外,誉王为了收买人心也必须要敬重梅长苏,要不然手下这群人就更不可能替自己卖命了。这一点,誉王和梁王是非常相似的,在朝堂之上笼络大臣,下朝之后自然就要笼络谋士。更何况当时梅长苏可是江左盟主,在江湖上是响当当的人物。
如果自己可以凭诚意感动梅长苏,那么对于扳倒太子势力就更有把握了。所以,誉王从最开始直到靖王上位这段时间,对梅长苏那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当然了,如果打开上帝视角的话,誉王当然是被耍得团团转。
不过,关键的问题在于,谁能够想到梅长苏就是当年的林殊呢?这么大脑洞的阴谋,别说誉王了,就是把梁王、太子加起来捆到一起,都不可能想明白啊!
主要是梅长苏够聪明,而且他每次提的建议明面上都是为了誉王着想,而誉王的每次受挫,明面上看都与梅长苏无关。
因为他觉得是巧合,觉得梅长苏确实是有能力的,每次的计谋确实是天衣无缝的,但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失败了,并不会考虑到他是有问题的,期间也得到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