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纵筋是在圈梁内侧还是外侧

2025-04-12 00:53: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抗规》(2010版本)7.3.2条第一款:“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x240(墙厚为190时为180*190),纵向钢筋宜采用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第三款:“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上述两条规范可以很清楚地回答你这个问题。关于理解,我引申一下,都是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恰当,请自行甄别。构造柱的设置,就作用来说,截面大小是其次,位置才是最重要的。一般而言,构造柱的设置,截面同墙宽同墙厚即可。有些构造柱甚至可比墙厚小,如大洞口两侧的构造柱。某些情况下,构造柱做太大,反而不利。打个比较极端的比方,一段墙长3.0m,设置一个1.0m长的构造柱,这就好比在砌体墙中内嵌了一段抗震墙一样,这段墙必然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吸收较多的地震力而首先破坏。考虑到楼板属于水平传力构件(水平力通过楼板进行内力重分配),所以与楼板接触部位(柱上下端)必然是应力集中部位,此处按抗震的思想,必然需要加密(增加延性,抵抗水平力)。但是构造柱在砌体结构中并非受力构件,只是起一个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因此箍筋加密的要求没有混凝土结构中那么严格,规范用了个“应”字,这与抗规中对混凝土的箍筋加密是强条,还是松很多。相比而言,圈梁与构造柱都是对墙体进行约束的构件,但受力不一样。虽然都不是受力构件,但传力上说,圈梁可以与楼板整浇。即便不整浇(装配式结构中),也因为楼板的压力及其上部墙体的压力作用下,其所受到的轴力比构造柱大一点,(可以理解为更容易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只在理解,不一定严谨),而构造柱只是对墙体起到约束作用,在拐角处则起到一个传承的作用,从此角度理解,将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圈梁纵筋中,会优于反之的措施。可以理解成为约束更强了。————————希望上面的述说能帮助你理解。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