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马这一字的演变过程

2025-04-07 07:46: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们的祖先,为了把语言记录下来,一开始就是老老实实地【画一个马】的样子。这就是【象形文字】的起源。
你画我画,速度太慢,也画得不一致,逐渐逐渐就化成【甲骨文里】的那个样子。把马肚子用一条线段表示出来了。用比较锋利的石头把这个【马】字刻在骨头上,当然也不可能很潇洒流畅,笔道总是硬帮帮的。
再后来,用毛笔写在布上 羊皮上 竹板上,笔道就可以柔和,有艺术性了。这就是秦朝之前的大篆。
再后来,人们学会了炼铜炼铁。铸造需要【模子】,人们就在模子上刻着一种更简化的【马】字。翻制铸造成型的器皿上的字,就叫【金文】了。瞧,有头有腿,脖子后面的马鬃很带劲很狂野。
再后来就是【小篆】。是秦朝统一文字的结果。对于平民以及奴隶,没有写字的机会,写字也没有用。为了繁荣经济,促进文化交流,【隶书】就逐渐逐渐形成了。这个【马】字仍然保留着马鬃马腿马尾的痕迹。

到了隋唐,毛笔字的真草隶篆形成了一类【艺术】。
尤其是唐朝,官员上表,平民记事,都恭恭敬敬规规矩矩用【楷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