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54年的汉武帝,却花44年去打匈奴,为何揪着匈奴不放?

2025-04-18 02:17:1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年纪轻轻的霍去病说出了这样一句大义凛然的话。我们除了赞扬霍去病之外,其实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匈奴不灭,难以成家,可见在许多人看来匈奴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按道理说匈奴和霍去病并没有私仇,那么为什么霍去病会如此痛恨匈奴呢?只能说明霍去病和匈奴有公仇,也就是国家和匈奴有仇。

汉武帝是汉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汉武帝的谥号“武”字在一定程度上要感谢敌人匈奴。汉武帝在位54年,有40多年都在策划或者打击匈奴。汉武帝似乎和匈奴有深仇大恨,匈奴不灭誓不罢休。其实汉武帝确实和匈奴有深仇大恨。不仅有公仇,还有私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义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工作和任务。汉朝也是一样,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需要做的事。刘邦要做的是建立大汉政权,开创刘姓江山。所以刘邦当上皇帝之后也没有安生,他一直都在征南逐北,消除大汉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刘邦去世之时,大汉政权已经基本稳定,刘氏一族为天下主的思想也开始逐渐深入人心。

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时代(无为时代)是大汉积攒国力的时代。刘邦建立了大汉,却是一个在烂摊子上建立起来的帝国,帝国的根基并不稳固。无为时代的任务是让大汉逐渐富起来。经过文景之治,西汉逐渐积攒了国力,西汉的国力大大增强。到了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国策有无为转向有为,西汉要考虑的是强起来的问题。

汉武帝时代的任务便是扩大汉朝的影响力,击败汉朝的外在威胁,为汉朝开疆拓土,使得汉朝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帝国。汉武帝的历史使命就是打败周边敌人,为汉朝开疆拓土,那么汉武帝揪住匈奴不放就可以理解了。当时汉武帝不光揪住匈奴不放,周边政权都被汉武帝揪住了。只不过其他政权被汉武帝揪几下,直接揪死了。匈奴的生命力顽强,揪了几十年没有揪死而已。

汉武帝和匈奴既有国仇又有家恨。汉朝初年,匈奴是汉朝最大的威胁,匈奴险些颠覆了新生的汉政权。此后匈奴亦是经常入关侵犯汉朝,匈奴骑兵时常南下烧杀抢掠。人数少时上千人,人数多时十几万人。汉朝初年深受匈奴入侵之苦,边境各郡几乎家家和匈奴有仇。汉朝面对匈奴的入侵,却无法进行大规模还击。汉初统治者为了换得边境短暂的安宁,为了赢得难得的和平发展时间,只能通过屈辱的和亲讨好匈奴。

每次和亲,除了嫁给匈奴人公主之外,还要附赠大量财物。汉朝靠着女人和金钱才能获得短暂的和平。和亲之策虽然为汉朝赢得短暂的和平,却也将耻辱刻在每一位汉朝人心里。做为汉朝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更是承受了比普通人更多的耻辱。汉武帝有能力打击匈奴,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自然会揪住不放。

我们再来说说汉武帝和匈奴的家恨。汉朝建立之初,刘邦曾经率领三十二万大军抵御匈奴入侵。可惜的是,刘邦兵败白登山,被围困长达七天七夜。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密计才得以逃脱。刘邦去世之后,冒顿单于曾经写一封信调戏吕后。面对冒顿单于的污辱信,吕后选择了接受,而且回了冒顿单于一封极其卑躬屈膝的回信。这封侮辱信,像一根刺一样一直扎在大汉皇帝心里,也扎在汉武帝心里。汉朝的和亲公主虽然没有几个真公主,但是却有不少真翁主。这些和亲公主都是以刘家女儿的名义出嫁,无疑给刘家带来耻辱,也给汉武帝带来耻辱。

刘家人顶着匈奴人带来的国仇家恨默默耕耘了六七十年,一旦复仇将会连本带利一起还给匈奴。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汉武帝一直揪着匈奴人不放。

汉武帝时期具备了长时间对外战争的各项基础。汉武帝时期,汉朝有充足的经济基础用于对匈作战。《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期汉朝粮食多的到腐烂都吃不完,钱财多到串钱的绳断还来不及花。汉武帝集合汉朝三四代人的积蓄攻打匈奴。充足的物质基础,给了汉武帝足够的底气发起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期各种人才也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武将方面卫青、霍去病等人,政治上面有韩安国、窦婴等人,财经上有桑弘羊等人,文化上有司马相如、枚乘等人,外交上有张骞等人。丰富的人才储备给了汉武帝足够的胆气出击匈奴。汉武帝和汉朝大臣们发起了对匈奴的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40年之久。汉武帝把他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对付匈奴。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一位心中有抱负的君主。汉武帝的立志把大汉推向顶峰,立志建立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于是汉武帝在国内设置内外朝制度,限制丞相的权力,将大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一劳永逸地同姓诸侯王问题。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上的控制。汉武帝设置刺史,加强地方的监控。选官制度上推行察举制,广泛选拔人才。汉武帝通过一系列大有为措施,改变了无为而治,把整个国家推向一个高峰。

汉武帝对外方面发动大规模对匈奴战争。这也是汉武帝对外政策的主导方面。汉武帝通过对外不断用兵,大大增加了汉朝的国土,征服了不少民族政权。北方强大的匈奴,是汉武帝的主要目标,也是最有能力抵抗的敌人。雄心勃勃的汉武帝立志要诛灭匈奴,而匈奴为了生存只能和汉武帝拼命。一个要命,一个要活命,最终双方博弈40多年。汉武帝最终没有完成彻底灭掉匈奴的任务,匈奴最终也不在是西汉的威胁。

汉武帝利用了汉朝人尚武精神。汉朝以武立国,实行严格的军功爵制。汉朝时期,整个社会有一股强烈的尚武精神。汉朝人对武力的痴迷要超过文化,投笔从戎者绝不止班超一人。汉朝当时流行“复仇”文化,其实就是尚武精神的一种体现。汉武帝利用了汉朝人的尚武精神发动对外战争,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尚武精神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时期,老百姓的名字也带有一定尚武的意味,叫做“破奴”、“充国”、“广汉”的人逐渐多起来。

汉武帝对外战争,大大扩展汉朝的领土,闽越地区、两广地区、西南地区、河西一带朝鲜半岛北等地区,划入中央版图。汉武帝对外战争,打败了强大的匈奴,虽然没有彻底消灭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汉武帝的对外战争消耗汉朝的国力,汉武帝一个人把之前六十多年的积累消耗殆尽。尤其是是汉武帝后期,对匈奴作战基本上败多胜少,造成汉军伤亡惨重。好在汉武帝及时更改了内外政策,果断停止对匈战争,最终汉朝度过了危险期。

回答2:

因为那时候汉朝太强大了,容不得别的国家侵犯,汉武帝想要一劳永逸,所以就揪着匈奴不放。

回答3:

因为在汉武帝时期国内的矛盾已经不尖锐,而匈奴的祸患已经非常强了,所以汉武帝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对匈奴进行了大规模打击。

回答4:

因为匈奴在当时对于汉武帝的威胁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的人民。

回答5:

汉武帝在位54年,却花了44年去打匈奴,为何刘彻揪着匈奴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