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序的作者及题解

2025-04-17 02:02: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白居易,已见前《草堂记》简介。
这是一篇诗序,也是一篇游记。它记述了白居易兄弟和元稹三人在宦途相会离别之际发现、游览了这个“三游洞”。层次清楚,语言简洁,描写生动。文章主旨虽在记事抒慨,但侧重于叙游。因此,作者不是静止地描写景物,而是结合他们发现三游洞的经过,记叙他们一边循声探索,一边观察欣赏,叙事有次序,写景很活泼,读来情趣盎然,感觉具体,如临其境。
由于白、元三人的游览,由于这篇序和他们的诗,使得西陵峡口、长江北岸的这个崖间山洞成了名胜古迹,诗题“三游洞”,也成了这个洞的名称。在北宋,还因为欧阳修、苏轼、苏辙三人也来一游,并各有《三游洞诗》,所以当地又将白、元三人称为“前三游”,欧阳三人称为“后三游”。此后游人络绎,诗文颇传。陆游《入蜀记》说,“洞大如三间屋,右一穴通人过,然阴黑险峻尤可畏”。似乎略有扫兴。但直到明、清,仍不乏专程旅游客,袁中道、刘大櫆都有《游三游洞记》,也屡受称道。而溯源求本,则数此序。
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有具体描述,今录其前段于下:“出彝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他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声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