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出现了一些什么新闻

湖南高考出现了一些什么新闻
2025-04-19 17:38: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10年的最新高考考纲还未公布.

2010年高考语文科新课程背景下的迎考策略

一、2010年《考试说明》(湖南)的基本情况和命题的基本构想

1、考试说明的制定,在确保稳妥的基础上求变化

(1)增加了命题的指导思想

明确把我省统一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作为命题的依据之一。

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调整了考试内容

把国家方案中设计为选修内容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调整为必考内容,其中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一道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一道大题。

2、试卷的设计,在坚持稳定的基础上求创新

(1)没有增加整套试卷的题量与总分。

共七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50分。

内容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选作题”与“写作”等部分。

(2)改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题为文本探究题。

(3)新增了100字左右的选做题,分值将逐年增大。

选做题,分值6分,采取二选一的形式,从阅读与表达两者中选择。

3、命题的思路,在注重考查素养的基础上求发展

(1)尊重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基础,体现新课改精神。

明年将从命题的内容上下功夫

“语言文字运用”:坚持从拼音、字形、词语、病句和语用等方面命题,着眼于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古代诗文阅读”:对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代诗歌鉴赏能力进行检验和考查,通过默写对古代诗文熟悉与积累程度进行考查。

默写分值暂时不变。

“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在阅读上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写作题”:在记叙文、议论文两种问题中考查考生观察生活、感悟生命、综合应用各种表达方式,有创意、有个性、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与思考。

(2)体现探究,增设“选做题”

增设“选做题”,明年将在“阅读”和“表达”两部分命题提供选择。

阅读方面的命题,强调个性化的感悟以及多元化的解读、探究等,注重考查考生对有关材料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有个性、有创意的解读。

表达部分的命题,强调语文的实际应用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交流,注重考查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2010年新课程背景下的试卷结构

(一)语言知识及表达(1-5选择题,15分),基本保持不变。

(二)文言文阅读(6-10题,三个选择题9分,两个翻译句子10分,新增句读题3分,共22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名句默写(11-12题,13分),基本保持不变。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3-15题),二选一。

其中两个选择题6分,第15题为表述题,6分,共12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6-19题,22分)

其中删除鉴赏增设探究题,8分。

(六)个性拓展(20-21题,阅读与表达二选一,6分)

尊重个性,看重思想,注重创造。

(七)写作(22题,60分)

三、2009年卷命题特点及2010年卷命题趋势浅析

(一)语言知识及表达

基于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湖南人的文化习惯,湖南卷的命题者在这一部分知识的考查中,越来越看重那些文化气息浓厚的词语,如“俊彦、嘉言懿行、桑榆暮景、唇齿相依、甄别、 格格不入、林林总总,鼾声沉浮、疲惫风帆、涵养心志”等。那些“常用,不常考;典雅,不粗俗;灵动,不板滞”的词语越来越受到命题人的青睐。

(二)文言文阅读

考查的文言实词属于大纲规定的150个实词,但并不受其中的约束;在中学教材中能找到影子,但不一定出现。所谓的“常用”即古文献中常用,现代词语中常见。如09年考查的季、零、介、奔。

考查的文言虚词不超过18个常用虚词范围,遵循文段与教材文句相联系的传统,虚词题难度较大。

(三)诗歌赏析

综观近三年的诗歌鉴赏题,选材多厚重灵性之作且反押题;命题从微观切入,角度具体细微答题得从宏观入手,读懂全诗;注重对比赏析;一般考查诗歌的情与理。

(四)写作

湖南近几年的作文题是:2005年“跑的体验”,2006年“谈意气”,2007年“诗意地生活”,2008年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和哲理作文,2009年“踮起脚尖”。

作文命题呈现出以下特点:注重情感,侧重自我,偏重于命题作文。在以后的高考中作文命题可能会有一种全新的视角:

1、由过多地关注自我转而关注社会和他人,如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08年上海卷“他们”;

2、由过多地注重情感转而注重理性分析和思辨能力,如09全国卷Ⅰ“短跑冠军兔子学游泳”的材料作文,05全国卷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卷二“位置与价值”。

四、复习迎考建议

(一)教学布局上的建议

总体原则:熟悉考纲,把握变化;科学有序,整体推进。

1、对于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的调整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让学生心中有底。

2、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做到统筹兼顾。

9月到2010年的1月为第一轮复习阶段;3月到4月为第二轮复习阶段;5月为查漏补缺。

3、认真抓好早读,注重知识积累。

充分利用早读时间,集中识记语文知识附录;背诵默写大纲规定的名句名篇,力争篇篇过关,字字落实;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

4、训练科学有序,题目精选精讲。

第一轮复习阶段,可以各个知识为单位进行专题训练;第二轮复习阶段,可采用知识板块训练形式,分语言知识及表达、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共四个板块四次巩固训练。

5、各校可根据复习进度,科学命好月考试题,从整体控制好复习进度,检测复习效果。

6、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不要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留出时间让学生消化和吸收。

(二)教学方法上的建议

总体原则:立足教材,夯实基础,落到实处,讲求实效。

1、教材是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文本,一定不能脱离教材。

2、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建议

(1)语言知识及表达

语言文字方面,注重提高常用字的识记(读音、规范书写)、理解和应用能力;把字音、字形、字义结合起来,把词语的结构、词语的理解和应用结合起来;注意扩大识字量和词语的积累量,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那几道选择题的解答上。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抓整体的语感,抓实词、虚词的落实;抓翻译,要字字落实,讲求对译;学会筛选文章信息、综合分析文章内容。抓句读,学会文言断句。

(3)古诗鉴赏

要下功夫让学生具备读懂浅易诗词的能力,高考中的诗词鉴赏只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是所谓的“前鉴赏”。抓标题、抓诗眼、抓意象、抓表达技巧,感知诗词内容,感受作者情感,感悟诗词哲理。

(4)现代文阅读

要突出基础层面的阅读能力——理解重要语句,筛选和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思路结构等。

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精读而不是粗读,要以客观性阅读为主,而不能随心所欲,要读懂读通而不是一知半解,甚至不知不解。

要教给学生鉴赏的知识和原则。

5、作文

作文训练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他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选修教材的处理

除了必修一到必修五是考纲规定的必考教材之外,以下五本选修也是必考教材: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只考阅读,不考默写。选材为文化经典的课外选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只考默写,不考阅读。课后规定必背篇目一定要过关。

《新闻阅读与实践》:新闻短评将在个性拓展题里进行考查。

《文章写作与修改》:体现在写作当中。

《外国小说欣赏》:只考阅读,不考默写。选材为外国小说的课外选段。

执笔:李 丽、罗 玲

2010年高考数学科新课程背景下的迎考策略

湖南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明年6月将迎来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试验后的首轮高考。2010年的我省高考《考试说明》还没有出台(《考试说明》在10月中旬会出台),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会发生什么变化等等,都备受广大老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湖南省所有高中学校都在探究和摸索中。

数学新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该正确、科学的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应积极的探索研究有关新课程改革信息,密切关注新高考的动向。9月25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2010年高考湖南卷考试说明提纲》,内容如下:

一、命题原则

1、强化主干知识,从知识整体意义上设计试题

注意知识的整体性,注意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试题的综合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将有关内容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和有机整体,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

2、注重通性通法,强调考查数学思想能力

3、强调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命题注意控制运算量,增加思考量,要求考生抓住问题实质进行分解、综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坚持数学应用,考查应用意识

应用题定位于培养和发展考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比较贴切的。命题将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引导考生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进考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

5、考查探究能力,开拓展现创新意识的空间

设置考查探究能力的开放试题,以便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能力与素质。处理好试卷难度与试卷创新的关系,体现出“新题不难,难题不怪”这一特点。

6、体现能力要求层次,控制试卷难度

高考不同于学业水平考试,尽管在知识内容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考查能力要求却不尽相同。试卷必须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难度控制:力求0.5-0.55(理科)0.45-0.5(文科)

7、体现多样性,区分不同要求

2010年文、理科高考数学试卷中不同试卷保持不变或与前几年高考相比适当加大。

二、数学命题的构思及主要变化

1、抽查部分目标。重点检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和基本能力,兼顾检测较高层次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涉及检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2、考查范围:理科数学:以必修和选修系列2内容为主,兼顾系列4中“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等内容。文科数学:必修和选修系列1内容为重点,兼顾“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两个专题的考查。

根据提纲,我们高三一线教师都要把握好其内容精神,很好的解读2009年10月4-5日的《长郡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样卷,并认真统筹好下阶段的复习计划。下面就2010年的高考备考谈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一、从容应对,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今年高三的复习教学进度不可简单的复制以前的教学进度,课时要合理的分配。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减少无用功。《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研读与教材的重新翻看是把握复习方向的最有效的途径。看《课标》的要求,看教材的习题类型,然后确定复习思路,确定拓展内容。切不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

2、控制好教学的难度,正确定位。高三教学要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认为高三复习应该多讲综合题,二是将复习课变成授新课。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以高一高二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为主,不要过分的综合知识点,但不能散乱,在复习中应做到:立足课本,迅速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注意所做题目的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的思考研究这些知识,注意选择题的结合性;明了课本从前到后的知识结构,将整个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能提炼解题的知识点,并说出其出处。

二、合理安排,搞好高三第一轮复习

1、一轮复习的依据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纲,对考试说明的理解可以是这样的,它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又是高考的复习备考的依据,同时还是评价高考的依据,抓紧《考试说明》就是抓住了高考命题的方向,一轮复习中始终以《考试说明》为纲,到位但不越位,避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2、一轮复习的要求

知识要求:以知识、技能,方法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综合运用知识为辅,不能存在知识盲点,彻底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立足课本,除了研究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和复习参考题外,还要注意研究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主干知识复习时应保持较高的时间比例投入,并达到必要的深度。能力要求:以解决各知识板块内知识要求为主,不要求横向联系,不能存在审题误区,彻底掌握知识的应用范畴,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和数学思想的自觉运用,培养好学生的悟性,让学生在感悟中产生智慧。范围要求: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在一轮复习中始终强化规范要求。要求规范书写表达,力争既对又全。对每种题型和不同内容提出不同的做题规范要求、程序和步骤,克服马虎现象,减少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失分现象,每节讲评课至少要示范一道规范化的解题过程,并适当给出评分标准。让学生做到:懂要会,会要对,对要全。意志品质要求:数学高考不仅是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较量,一轮复习中要突出培养学生克服考试紧张的情绪的能力,合理支配时间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抓好审题后的反思,思维定势的反思,使学生的解题由盲目转变为自觉,强化学生的心态平和,遇新不慌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预习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让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篇幅较长的应用题临危不乱。

三、任课老师科学的指导学生训练

1、重视A级要求(了解与理解)的知识点,从高考的得分角度来看,A级要求的知识点是高考分数的主要部分。在湖南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更加要重视。

2、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尽管高考要求加大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但运算能力的要求仍旧会是重点考察内容。

3、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学生解题强调通性通法,同时提高解题速度。很多高考题在教材中有原型。

四、合理科学的安排新增内容部分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