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民族对中原的威胁是客观存在的,匈奴不可能因为汉朝和亲,就不打汉朝。如果汉朝在强盛的时候不打匈奴,那就会像后来的金朝那样,强盛的时候不打蒙古,等到衰败的时候就只能挨蒙古的揍了。
西汉早期,匈奴对其的威胁非常大。楚汉战争期间,匈奴趁着中原内战,统一了整个漠北草原,而且还占领当年秦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朝那、肤施(现宁夏、陕北地区)等郡县。直接威胁到汉朝北部的统治。
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和韩王信勾结,匈奴的前锋部队一度杀到了太原,席卷了整个山西北部。如果不是后来刘邦起倾国之兵把匈奴又给推到了长城以外,冒顿单于会不会像吞并河套地区一样,把代国也吞并掉,都很难说。
白登山之战后,汉匈开始和亲,双方表面上维持了大体上的和平局面。
说到和亲,很多人都给予了极高评价,甚至把汉初的安定局面,都归功于和亲。比如当年的御史大夫韩安国。
然而,这是一种很扯的观念。
因为,和亲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就好比两个小孩子拉钩,是否守信,全看人品。匈奴人不守信,汉朝拿匈奴一点办法也没有。
就拿公元前166年的汉匈战争来说。汉文帝在陪嫁了宗女和大量物资后,匈奴军依然无端入侵,出动14万骑兵,一边杀人,一边抢劫,一边放火,干着比强盗还强盗的勾当,把边境上的人和物都被抢得差不多了。甚至于,匈奴的前锋军一直压到了甘肃泾川县境内,距离长安只有200多华里。大有进攻长安之势。
匈奴欺负到了家门口,刀驾到脖子上了,此时此刻,汉朝能怎么办?除了整军备战跟匈奴玩命,还能怎么办?
因此,汉武帝选择对匈奴开战,原则上没有问题。因为汉朝不反击,匈奴也会入侵。与其被动的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造成的边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