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电视剧里为啥不让养母猪

2025-04-20 01:06: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大跃进”以来,生猪的下降幅度很大,全国生猪的存数已由1957年的14589万头下降到1960年的8226万头。为了迅速改变这种情况,中央确定“公私并举,私养为主”的方针,但上海实行的办法仍是“公私并举,公养为主”,上海市属县的猪、鸡曾两次没收归公(一次是人民公社化以后,一次是庐山会议以后),两次发还。陈云问农民:“猪、鸡没收对,还是发还对?”农民答:“上面说没收也对,发还也对。”陈云问:“你们敢不敢养猪?”农民答:“还不大敢,说不定哪一天又没收了。”陈云说:“发还是对的,没收是错的。以后不没收了。”农民听了皆大欢喜,喜讯当天就传遍全公社。次日(7月1日)公社放假一天,农民几乎家家都到别的公社去抢购仔猪,并把自己的小船划出去捞水浮莲作猪饲料。陈云同志深有感慨地说:“政府犯了错误,必须向人民认错,否则人民就不会相信国家的新政策。”对于母猪,是公养为主还是私养为主,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规定,青浦县按上海市规定,母猪只能由大队或生产队公养,不准农民私养母猪。事实上,农民私养母猪,由于精心照顾,产仔猪多,死亡少,所以发展快。公养母猪产仔少,不能保证仔猪的供应,养猪业就很难发展起来。经过调查,工作组得出结论,要改变生猪连年下降的局面,必须多产仔猪,而要多产仔猪,必须把母猪下放给农民私养,这是今后养猪事业能否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一个关键。陈云同志亲自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建议准许农民私养母猪,但没有受到上海市委的重视。

回答2:

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但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1. 养母猪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而老农民和他的家人可能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养猪。2. 养母猪需要较大的空间和合适的环境,老农民家的场地可能不够大或不适合养猪。3. 养猪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和管理,老农民可能已经年老体弱,无法胜任。4. 剧情需要刻画老农民的困难和挣扎,因此制作者选择让他面临种种困难而不能养母猪。总之,这种情节的设定通常是为了服务于剧情,具体原因可能因情节而异。

回答3:

当时,国营、集体单位可以养母猪,个人不可以养母猪。
因为国营、集体单位养母猪是为国家、集体创收;而个人养母猪被视为搞单干、复辟资本主义,会被当做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严重的会遭到批斗。

回答4:

农民饲养母猪 容易滋生资本主义 那么砍资本主义尾巴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主要原因是母猪能繁殖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