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而这么多方面总结起来就是沟通能力:人生活在这样的纷杂的社会中,总会到各种问题。这种时候,当问题堆积的量超过了我们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我们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疾病。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沟通的重要性。第一,沟通可以获取必要信息,保证身心正常发展。第二,正确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人际关系,
丰富思想感情。第三,沟通可以让我们可以充分认识自我,促进自我观念形成。由此可见,沟通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枢纽。
如果说“沟通就是讲话” 不完全对。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是联系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比如,嘴巴口头语音、文字书面语言;表情动作身语言;音乐图画艺术语言,都是沟通的方式。
沟通的六个步骤:倾听,你的身体告诉对方:“我在听您说;核对,“您的意见是……”句式核对你的理解;接纳,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头脑想;拒绝,是用坦诚加礼貌的语 音说“不”;表达,是用准确具体的语言表达你内心的意思;体态语音是用身体语音比有声语音说得更有把握,传达你的真实意思。
有效的沟通,既要着眼于发送者,又要着眼于接受者。对发送者来说,必须清地认识到沟通的目的、所使用符号的意义、传递路线及接受者可能作出的反应。对接受者来说,则必须学会如何听,不但能懂得信息的内容,而且能听出发送者信息传递中同时表达出来的感情和情绪。
人们常用孟子的那句话来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和为贵”讲究为政仁和、为人谦和、民风醇和、家庭和睦强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也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宝贵遗产。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儒家倡导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于今日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能提供丰富的启迪和借鉴。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社会利益实现是个人利益满足的前提;同时,个人对于自身行
为的选择也必须以社会利益为前提,而绝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