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政府在长城作用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而长城仍然雄伟屹立在东方,我门又该如何认识他的作用呢?

2025-04-16 22:06: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明统治者依然看重长城的防御作用,认为长城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清统治者本身就是东北的游牧民族,能够入主中原,自然认为长城根本就起不到防御作用,康熙帝曾说: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康熙帝决策废长城,从此长城南北不再有内外之分,不再有华夷之辨,真正成为“一家”,使“中国”具有了当代中国的涵义。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使中国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今天我们更多的是把长城看成一种中华民族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象征中华民族龙脉传承,象征中华民族优久的历史。所以今天我们开发长城旅游资源,要让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