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首回文诗

短一点最好只有四句
2025-04-09 20:37: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顺读为“夫忆妻: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过来读为“妻忆夫”: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这首写情的回文诗把孤灯之下夫忆妻和妻忆夫的深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至今读来仍让人鼻酸。律诗较难的是中间的两联需要对仗,而这首夫妻互忆回文诗无论顺读还是倒读,中间两联的对仗都非常工稳。
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的《四时山水诗》被世人誉为回文诗珍品,这首诗妙在把十个字用辘轳体和回文体结合起来,每首上两句用辘轳体,下两句用回文。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日月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三、相传有一次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湖上的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照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四、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几首回文诗,很有趣味。他在一首题为《记梦》的诗中道:

空花落尽酒倾漾,

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辗斗晴窗。
这首诗如回读,则成为:

窗晴斗辗小团龙,

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

漾倾酒尽落花空。

无论是顺读还是回读,都是一首很有意境的七言诗,写出了梦中火炉上温酒畅饮的情趣。

五、明代才子葛桂的一首回文诗是咏偏凉汀的。偏凉汀,在今唐山滦河大河铁桥的西北,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乾隆东巡过此大加称道:“滦州境内两奇胜,夷齐庙与偏凉汀”。面对这样的一个好的所在,葛挂满怀乡情,酒酣游畅,诗兴勃发,咏出了千古不朽之作:

青山半掩斜阳晚,绿水江通北塞长。

汀浅落花香滚浪,巘高迎日晓生光。

萍摇翠闪鱼惊网,谷吐清音鸟弄簧。

醒复醉游酣胜境,亭凉爱赏共情忘。

此诗,意境壮阔,画面绚丽,朝变暮幻,有声有色,生动鲜明,怀景交融,堪称佳制。但绝不止此,它另有玄妙。即除了从头至尾正读之外,尚可逐字逐句由尾及首逆推之,一变而成为:

忘情共赏爱凉亭,境胜酣游醉复醒。

簧弄鸟音清吐谷,网惊鱼闪翠摇萍。

光生晓日迎高巘,浪滚香花落浅汀。

长塞北通江水绿,晚阳斜掩半山青。

这样一个完全彻底的反复,虽受着回文不得移易一字的严格限制,但读来乃如行云流水,珠走玉盘,不见半点牵强拗口,不见丝毫雕痕琢迹,更无生拼硬凑之感。其艰、其奇、其妙,端的难以言状。

六、在湖北武陵山区来凤县境内,有一座著名古刹仙佛寺,山门前立着一块高二米的青岩石碑,镌刻一首奇特回文诗:

花开菊白桂争妍,

好景留人宜晚天。

霞落潭中波漾影,

纱笼树色月笼烟。

据传,这诗是一位名叫咸池昙的道人从四川峨眉山云游到此,即兴在青石上挥笔而就,构思奇巧,流畅明朗,想像丰富。无论正读倒诵,都是一首绝妙风景诗。还可减字跳句,演绎成百首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的清新隽永诗篇。

如以五言为例:

好景宜晚霞,

月白天笼纱。

潭中漾树影,

波开留桂花。

又如减去每句诗的第五、第六字,可读为:

花开菊白妍,

好景留人天。

霞落潭中影,

纱笼树色烟。

七、在湖南洞庭湖畔的桃源县的桃花源,也有一块回文诗碑:

天连草色一川平,

日映红花万树晴。

泉滴洞中山滴翠,

烟溪绿袅竹声清。

这首诗很别致,清新自然,顺吟倒诵,都淋漓尽致地描述一幅桃花源的秀丽山水长卷。

八、四川省射洪县的名胜金华山五虚阁,景色绚丽,这里矗立一块大石碑,上刻“蔚蓝胜境”,下到一首奇妙回文诗:

龙头倒卧是高峰,洞古铺云绿树笼。

封郭满天撑老柏,卷波烟水迎秀松。

浓情尚吐飘香桂,觉梦惊声听晓钟。

淙夜彻泉流韵雅,茸红剪处妙罗胸。

石碑为清代名人泉石散人杨太虚所书,正读反念皆成佳句;字形如龙蛇飞舞,实为奇篆,是龙蛇花草各种象形而成,诗与书法相映成趣,堪称“二绝”。

九、贵州省荔波县王蒙大七孔桥,有一首无名人氏写的七律回文诗,不论是顺读倒读均可,宛如一幅山水园林、渔舟唱晚的美图,浑成自然,无限妙趣。诗曰:

桥边院对柳塘湾,夜月时明半户闲。
摇驾鹤来归洞晚,静弹琴处遍云关。
嚣丹觅火无空灶,采药寻仙有好山。
飘桂树高人饮酒,消沉滴水响潺潺。

十、清代朱杏孙有一首《虞美人》词,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可资欣赏。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也是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此词重新标点,可成七律一首: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由于字数、格律限制,如此回环诵读皆可成文的诗词颇不多见。

十一、清代的丘浚也有一首《菩萨蛮·秋思》的词,词本身也是回文,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朗朗上口,将之一气联读下来,则更能领略其回环往复、酣畅跌宕之美。

顺读为:
  销魂别处何寥寂,感情含思愁生极。倦睡困方深,更阑夜正沉。沉檀烧细炷,香冷帏空处。寒光月影斜,横透碧窗纱。
倒读则为:
  纱窗碧透横斜影,月光寒处空帏冷。香炷细烧檀,沉沉正夜阑。更深方困睡,倦极生愁思。含情感寂寥,何处别魂销。
十二、广东茂名市有一座观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诗,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是一首渔舟唱晚七律诗,浑成自然,无限妙趣。诗曰: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壁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冷,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堙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十三、下篇是回文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每一句的后半句即为前半句的倒读回文。

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