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对中国瓷器又是怎么理解

2025-04-20 05:21:0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绝对不是全部。
  请参考以下资料:
  把一箱箱真金白银拱手送进中国瓷器商的口袋,欧洲人不甘心。于是,许多国王和贵族开始兴办实验室,摸索瓷器的配方。就连马可·波罗也试图利用一切机会,窥探中国瓷器生产的秘密,但他的了解很浅薄。
  真正系统而全面地将中国制瓷技术传入欧洲的,是法国传教士昂科雷克莱,中文名“殷弘绪”。他出生在法国里昂的贵族家庭,应康熙皇帝的邀请,作为第一批法国耶稣会赴华传教士之一,被路易十四派到中国,殷弘绪得到了去江西传教的机会。
  为行事方便,殷弘绪极力结交中国官员。当时,外国人是不允许在景德镇过夜的,所以只好呆在船上,或者住在能为他们担保品德的友人家里。由于殷弘绪是康熙皇帝请来的,又与官员关系不错,所以能够长期住在景德镇。殷弘绪在传教的同时,还利用西医为当地百姓治病,这使他有机会进出各个窑厂,慢慢地,他探听出了一些关于景德镇陶瓷制作的秘诀。
  1712年9月1日,殷弘绪给中国和印度传教会会计奥日神父写了一封信,生动、具体地谈到了瓷器生产过程中胎土、釉料、烧成等一系列流程的细节。时值中国瓷器在欧洲风靡之际,该信一经发表,立刻震动了整个欧洲。
  欧洲瓷器制造商和匠师们仿佛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希望,纷纷托人来信询问更详细的技术细节。殷弘绪原本已经在1720年被调升到北京,此时他已年近六旬,却仍不顾严寒,在1721年年底,专程去景德镇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并在次年1月25日又写了一封信,重点回答了一些具体问题。
  前后两封信,使中国瓷器制作在欧洲再无秘密可言,法、荷、意、英等国的瓷器生产藉此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中华遗产》2013年第1期 项坤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