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广西的~~~~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目前已发现维管束植物288科1778属8354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78种),居全国第三位;已知陆栖脊椎动物4纲33目116科884种(含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123种,省级重点保护的147种);全国10大毒蛇中,广西就有9种。广西特有种类也很多,如野生珍稀植物有元宝山冷杉、膝柄木、金花茶、瑶山苣苔,野生动物有白头叶猴、瑶山鳄蜥等等,其中白头叶猴在全世界唯广西独有。
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广西积极建立自然保护区。1961年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80年代以后,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广西林业系统已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59处,总面积为151.3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4%。按保护类型和保护对象来分:综合类型自然保护区10处,涵养水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33处,保护珍稀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5处(含红树林湿地1处),保护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6处,保护珍稀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5处。按保护级别来分:国家级8处,自治区级36处,地市级2处,县级13处。除地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隶属于地市、县林业局管理外,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依然委托地市级林业局管理。59处自然保护区中已有55处建立了管理机构(有40处还成立了森林公安派出所),配备了管理人员。其中大多数自然保护区还配备了森林警察、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现有员工2496人,另聘乡村专职护林员739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使全区8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为规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1990年,自治区人大制定并颁布了《广西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把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管理、保护、建设、发展、变更、奖罚和管理职责分工以法的形式规定下来。1998年自治区又制定了《广西自然保护区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保护区管理和建设相关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使全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同时,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林业部门在猫儿山保护区开展了珍稀植物南方铁杉引种栽培及人工繁殖工作,在花坪保护区开展了珍稀植物银杉的引种栽培基地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扶绥保护区开展了白叶猴人工繁殖试验等。还利用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与昆明动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在扶绥、崇左保护区开展了世界唯一、广西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白头叶猴生态、习性等课题研究,与香港嘉道理农场等科研单位开展了华南生物多样性调查等课题,与中科院桂林植物所开展了元宝山冷杉生态的课题研究等。
广西地处亚热带中南部,南临北部湾,自北至南分布着三个植被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带、北热带季节性林带。气候温和湿润,为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广西地域辽阔,海拔不同,气温和降水有差异,土壤多样。在这些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广西生物生长迅速,种类多,数量大,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广西植被以热带和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特有树种较多,在分布上存在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差异。植被的次生性质是广西植被的主要恃征,大部分地方已不存在原生植被,次生植被主要有灌草丛、灌丛、藤刺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
据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结果,到2000年底,广西有林地面积为981.91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1.87%。其中,林分面积为747.48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6.13%;经济林面积203.69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0.74%;竹林面积30.74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13%。按培育目的划分,林分又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用林。其中用材林面积为527.94万公顷,蓄积25820.5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70.63%和70.79%;防护林面积197.93万公顷,蓄积10155.52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26.48%和27.84%;薪炭林面积18.73万公顷,蓄积194.48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2.51%和0.53%;特用林面积2.88万公顷,蓄积量306.76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0.39%和0.84%。人工植物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桉树林、毛竹林以及经济林、果木林、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等。马尾松林是现代植被中最主要的木本植被,占森林总面积的50%以上。
广西的野生植物物种和珍稀种类,到1992年底,确认有维管束植物288科1717属8354种,仅次于云南和四川,居全国前列。在各类植物中,按用途分,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水果12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2426种;野生淀粉植物109种;野生化工原料植物210种;野生纤维植物400多种;野生芳香植物156种;栽培的果树约700种。农作物资源,水稻8600多个品种,玉米200多个品种,甘蔗210个品种。尚有数千种植物未被利用,有的甚至还未知用途。
广西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7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61种,它们主要分布在3处:以弄岗自然保护区及十万大山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桂中地区,以花坪自然保沪区为中心的桂北、桂东北地区。银杉被称为"活化石",是一种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世界上仅存于广西花坪林区、大瑶山林区和重庆金佛山。
广西动物种类多,共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929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3.3%。海洋及淡水的鱼类7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30%以上。在这些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有150个,约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44.5%。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6种,占全国的26.8%;二级保护的有124种,占全国的51.7%。此外,属广西重点保护的动物有82种,其中广西特有的动物有18种。
脊椎野生动物分为兽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和鱼类等。
广西兽类资源丰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0种,二级保护的有16种,其中灵长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6种,二级保护的有3种。
广西鸟类资源的品种数约占全国总数的45%,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9种,二级保护的有78种。
广西爬行、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4种,属二级保护的有14种。
广西野生鱼类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16种。
此外,在广西宽阔的滩涂和浅海地带还生长着大量浮游生物、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
现在广西有各种动、植物自然保护区5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总面积164.64万公顷,有林面积75.2万公顷,分别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0%和3.2%。这里是各种植物和陆栖动物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广西生物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活动直接的、间接的影响,使珍贵的生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生物赖以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应当受到重视。
生 物 多 样 性
状况
随着人口迅猛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天然林减少。野生经济生物的过度采集和捕猎,致使物种种类数量下降,食物链中断,物种多样性遭到较严重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据统计,我区有维管束植物284科,1778个属,约8000种,占全国已知种类的26.6%,仅次于云南、四川两省,位居第三位,其中有蕨类植物900种,裸子植物48种,被子植物6279种。有脊椎动物884种,占全国的13.9%,其中鸟类520种,兽类1 33种,两栖类74种,爬行类157种,全国十大毒蛇广西就有9种。此外我区特有种类繁多,如高等植物有银杉、资源冷杉、元宝山冷杉、金花茶、瑶山苣苔等;脊椎动物有白头叶猴、瑶山鳄蜥等。
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89种名录中,我区天然分布123种,占全国保护种数的32.6%,其中一级4种,二级保护52种,三级67种。按濒危程度分:濒危的26种,稀有的39种,渐危的58种。123种重点保护植物中,属于广西特有的种类19种。在《国家珍贵树种名录》记载132个树种中,我区有产的52种,占全国珍贵树种总数的39.3%,其中一级17种,二级35种。在《国家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中,广西占78种,其中一级26种,二级52种。脊椎动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有142种,其中一级25种,二级117种。这些珍稀动植物资源受人为的影响,其分布点及物种数量减少,林分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有的已步于灭绝边缘。
措施与行动
编制总体规划 根据《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了《2001-2030年广西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建设生态环境。
开展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 组织开展了对广西野生植物和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摸清我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和分布。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截止2005年底,全区已建立了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72处,面积151.5万公顷,占广西国土面积的 6.4%,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为21.5万公顷。
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