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用什么句子表达对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2025-04-18 19:41: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公元1205年,时年已65岁的辛弃疾任镇江知府,却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辞职,他只得怀着满腔忧愤隐居在了瓢泉一带。而这首《西江月 遣兴》便是写于这个时候。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遣兴”二字为诗题,也表明了作者是为了排遣内心情感而作。那么,是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往下看。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位喝得大醉的稼轩居士向我们走来,他一边走,口中还喃喃有词:喝醉酒了,我就尽情欢笑,哪里有功夫去整日发愁呢?
表面上看,词人似乎很快乐,无忧无愁。然而,我们不妨细细思量一下,一般什么时候我们会特地告诫自己“不要发愁”,要尽情欢笑。
答案是:我们忧愁的时候。
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词人其实是在借酒消愁。一个“且”字,显出诗人无限的愁苦,这才想要暂且在醉梦间寻找些许欢笑。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词人说,近来我方觉得古人的书本,实在是没有半点可信之处。
我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么辛弃疾这样一个自小就饱读诗书的人,又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其实在这里,词人是正话反说。他的原意并非去否定古书,而是以此表达对南宋朝廷一味妥协苟安的深切不满与谴责。
辛弃疾一生坚决抗战,要求收复中原,祖国一统,反对分裂。在他看来,这原就是老祖宗、先贤们的遗训。然而如今,统治者们却对这些至理名言弃之不顾,一意苟且,古人的书岂非全无了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