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中国移动的微博,其中,记忆最深的是这一句“隐蔽扣费,不等于朝用户口袋里掏钱”。确实,移动的一些做法,让人防不胜防,人民日报的批评,恰恰给移动警示,也是给我们消费者警示:时刻警惕自己的话费有没有被扣多扣。
说移动坑吧,它还新老用户都去坑。单说老用户,人家用这个号码二三十年了,已经习惯了这个号码,移动就是借着大多数人的心里,可以说强迫着人家改套餐,想想以前套餐多便宜,可是现在智能手机耗费流量多,以前的套餐根本不够用,老用户只能改套餐,毕竟换号码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5G时代带来的时候,携号转网也做好了准备。中国移动作为三大运营商中,最大的一个,用户数量最多的一个。在携号转网的时代,一定会有很多人流出的。而且在5G时代,大家对通话或者是短信的需求都不高,但是对流量要求很高。而流量是最没有办法做套路的地方。这也是中国移动最近一直在赠送流量做活动的原因,希望能够挽留用户。
当年中国移动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社交软件飞信啊!是不是当老大居功自傲了?只要你用飞信。我就给你通话分钟数。我就给你流量,只要你往我的货币基金里面存钱,我就可以给你大套餐免费送你。要是那样的话,移动客户一个都跑不了。反而是独霸天下。可惜这些事情让微信和支付宝做了。
有人说中国移动套路太多,确实有很多套路,这些套路让人感到十分的难受。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比如说套餐只能往上升不能往下降的,这种情况,比如跨省之后出现省外流量,会给你办理10元100兆流量套餐或者5元30兆流量套餐的这种情况。
套餐的价格只能往上升,不能往下降,这一点被很多人吐槽。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大家的套餐是8块钱的,18块钱的通话时间大概是100分钟,流量可能就几百兆不是特别多,然后他们会给你打电话,也就是客服会跟你说,只要加两块钱,我们可以给您加一个g的流量,全国流量你觉得很合适,然后过一段时间之后他还会给你打电话,再加8块钱升级成28块钱套餐,我们就可以给您加5个g的流量,但是加到最后你会发现只能往上加不能往下降。
跨省之后流量套餐自动订购的相关问题。比如从山西省到了省外,到了山东省,然后使用相关上网的功能手机的套餐卡,并没有省外流量,也就是没有全国流量,然后官方就会自动给你订购10元100兆流量套餐,或者5元30兆流量套餐订购完了之后,对方通常不会再给你继续订购,而且他会选择流量按k收费的这种收费标准,可能你在省外打了一个视频电话,你的手机费用就被扣光了。
这些槽点是比较突出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包括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官方掌握了太多太多的信息,普通的用户不清楚这些信息的真假,比如说你想往下降套餐,官方说没有这个套餐了,但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到有的人还在用8块钱的套餐,他们还能用,为什么就没有这个套餐了呢?然后现在都已经是10块钱两个g流量的时代了,还会给你自动订购5元30兆的流量套餐,这难道不值得质疑吗。
我觉得确实是这样的,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你换套餐,套路太多。
我觉得是的,因为中国移动的用户消费套餐都比较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