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的活动规律是什么?

2025-04-10 10:56: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淡水鱼类的活动受到水温、日照、水流、饵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水温对鱼类活动的影响很大,不少鱼类常常根据水温的周年变化改变着栖息的水层。当冬季水温较低时,鱼类都游向深层或水底处,很少活动;春季随着水温升高,水量和水面的增大,鱼类开始活跃,并向岸边游动和觅食;夏季由于水域表面或上层的温度较高,鱼类就比较分散,并栖息阴凉的地方或水的较深处,而早、晚则活跃在浅层中。

在一天当中由于日照的变化,在湖泊、水库等水域中的鱼类,往往出现活动地点的变化。在早晨,鱼类多游向岸边或水草丛生处,以觅饵料;中午游向深而清净的水中或栖息于岸边遮阴处;日落时又游向岸边;到夜晚则分散栖息到水草丛中或深水中。

水流也影响和改变着鱼类的活动。在湖泊或水库中,往往在水流汇合处,由于有机质丰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较多,而且水中含氧充分,往往成为鱼类的栖息场所。

湖泊、水库等处天然饵料的变化,也导致鱼类栖息和活动地点的变化。春季沿岸浅水层的水温上升较快,水中天然饵料比其他水体先得以繁茂增生,这时鱼类就向岸边集结,随着水温继续上升,各部分水体中的饵料都相应地繁殖起来,鱼类活动区域也就随之扩大和分散,并出现各种分层现象。地形对鱼类的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湖岸的突出部分和两处水面相连通、汇合的地方,往往是鱼类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池塘、河道中,鱼类活动和分布就没有一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