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故事背景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扩展资料
负荆请罪故事的人物介绍
1、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2、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主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
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负荆请罪故事背景: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于是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近义词】面缚舆榇、引咎自责、肉袒面缚、登门谢罪、知错即改、肉袒负荆
【反义词】兴师问罪
扩展资料
1、负荆请罪的近义词
引咎自责
【解释】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庾亮传》:“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
诸葛亮很害怕,当看到侃,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风度举止值得赞赏。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2、负荆请罪的反义词
兴师问罪
【解释】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今幸将军兴师问罪,故特引本部兵五千来降。”
现在我希望将军兴师问罪,所以特率本部兵马五千投降。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负荆请罪的意思是: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当时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掠夺更多的土地资源,互相攻伐,一直混战多年,我们今天和道家聊得事发生在当时的赵国,由于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对赵国的功劳很大,赵王就封他做了上卿,但是赵王忽略一个认,那即是廉颇,职位比廉颇还要高,在他之上。
廉颇看到蔺相如做了大官,职位比自己还高,心里很不是滋味,非常嫉妒,于是他公开表示,要是见到他,一定会当面羞辱他,廉颇认为自己能做到大将军,是因为自己的英勇善战,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才换得的。
可是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出身卑微,就能做这么高职位,廉颇心里很不服气,就宣扬出去,以后见到蔺相如,一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说了,你做了就一定会有人给你免费传播。
廉颇的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自此以后就不愿意和廉颇见面,每逢上朝,就推脱不去,为的就是避免和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手下看到这么胆小怕事,都十分看不起他的所作所为。不管是在路上,巷子里只要是遇到了廉颇的车马,蔺相如就立马掉头回避,一直不和他碰面。
时间久了,他的手下就忍不住了,就向他诉说:我们远离家乡来投靠你,就是因为你的勇敢,敬佩你的为人才来侍奉你,可是现在看来你的行为,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我们还是辞职回老家吧。蔺相如赶忙挽留他们,就问他们他为什么躲避廉将军吗,他和秦王比较起来,谁更厉害?大家说当然是秦王。
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我怎么会害怕他吗?我是为了秦国不来侵犯我们赵国,因为我们有廉颇大将军,他才不敢轻易攻打我们,我不想因为我们的个人恩怨,而让秦国有机可乘。他手下听了更加敬佩他了。
不久这些话也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很是感动,内心十分惭愧,他就解脱了衣服,也就是上身没有穿衣服,身上背了荆条,满含泪水,带上自己的一个宾客,领路去蔺相如家里面请罪。
扩展资料:
蔺相如完璧归赵发生的地点——章台
章台是战国时是秦国的象征,《史记》记载秦灭六国的过程中,“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说明了战国时期章台的历史地位。完璧归赵也正是蔺相如来到秦国章台所发生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三辅黄图》说是“在汉长安故城西,秦宫也。中有章台,因名”。再根据《史记·里子传》及《论衡·实知篇》里有关樳里子葬地的记述确定秦章台宫就在今西安未央宫和建章宫一带。
考古在未央宫西汉早期地层之下还有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出土了与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相同的瓦当、板瓦、筒瓦等遗物。因此一般认为未央宫即是在秦章台上建造而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