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
时间继电器可分为通电延时型和断电延时型两类。例如:通电延时继电器,当继电器线圈接线端得到工作电压时(得电),这时候继电器并不是马上吸合而动作,而是过了“设定延时时间”后才动作的。从线圈通电到延时触点完成动作,这段时间就是继电器的延时时间。延时时间的长短可以通过旋转旋钮或螺钉调节来改变。.而只有吸合动作后,其常开触点才会转变成闭合触点,也才会有信号输出。
所以,动作时间小于设置的延迟时间,继电器不会动作,常开触点没有转换成闭合触点,也就没有你所说的信号输出。就算是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当次的“延时时间”都是一样的,它不会与上次叠加或减少,举例:“设定延时时间”为10秒。1.得电时间(15秒)大于延时时间:得电——延时10秒——吸合动作——断电;2.得电时间(5秒)小于延时时间:得电——延时(5秒)——断电,得到——延时(5秒)——断电,得电——延时(5秒)——断电,如此重复。常开触点都不会有信号输出的。
这要看情况,因为时间继电器需要一个恢复时间,很短,大概零点几秒吧,时间继电器就能再次从0开始计时。如果恢复时间不够,那么时间继电器将继续计时。
所以只要两次动作中间隔的时间超过时间继电器的恢复时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就不会动作。
有,但最短时间不能小于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