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

2025-04-05 13:03:3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短期内,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影响产出;长期内,政策只影响物价水平,不影响产出,政策无效。
一、货币学是研究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货币发行的价值总量,不能大于商品价值总量,否则会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又称货币学派,亦称“货币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派之一。
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因强调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故名。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主要代表有美国布伦纳、安德森和英国莱德勒、帕金等。认为货币供应量及其变动是影响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最主要的因素。
三、声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可能把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是导致经济不稳定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因而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越少越好。
四、认为政府需要采取的唯一政策,是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这一增长率应与实际国民收入预计在长期内会有的增长率大体一致,以保持基本稳定的物价水平。
五、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经济学文献之中。
六、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细节方面不断进行琢磨补充,并且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了论据。
七、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意指人们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并且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估算的函数关系。

回答2:

在短期内,在一个既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下,存在一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但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会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位置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变动等因素而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并不会影响实际产量。长期地看,失业率仍会维持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长期总供给曲线呈垂直线的形态,进而使得菲利普斯曲线也成为一条垂直线。亦即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不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回答3:

短期内,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影响产出;长期内,政策只影响物价水平,不影响产出,政策无效。

回答4:

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 )

回答5:

失业率和通胀率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