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生活习惯,外形特点

2025-04-15 23:30:1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生活习性:

栖于河谷、河漫滩稀疏的落叶林和混交林、灌木丛或园圃间,以及常隐匿于矮灌丛或树木的低枝间。通常离地面不超过2米。强于在地面跳动,两翼轻弹,尾半耸起,且往两侧弹。是一种迁徙的食虫鸟类,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它们在低的树丛里筑巢,冬天迁徙到非洲南部。常在夜间由覆盖茂密处鸣唱。

繁殖期在4-7月间,每巢产卵4-5枚,孵化期14-15天,夜莺最高寿命为8岁。

形态特征:

夜莺体长16-17厘米,重量160-190克。尾棕色,下体偏白,颈侧及两胁灰皮黄色,臀棕黄色,狭窄的浅色眼圈及模糊的短眉纹偏灰色,体圆而嘴细。虹膜深褐色,嘴褐色,脚、腿浅黄粉色。

夜莺的羽色并不绚丽,但其的鸣唱非常出众,音域极广。与其他鸟类不同,夜莺是少有的在夜间鸣唱的鸟类,故得其名。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夜莺遍布欧洲中部和南部,地中海沿岸,中东至阿富汗,中国新疆天山西部、吐鲁番中部及福海县等地的开阔落叶林稠密林中有分布。是一种迁徙鸟类,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冬天迁徙到非洲南部。

分布状况:

亚种hafizi为稀有繁殖鸟,见于新疆西部的西天山、吐鲁番中部及福海县等地的开阔落叶林稠密林下植被。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夜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疆歌鸲


回答2:

夜鹰羽色和树皮非常相似,具有很好的保护色,使人们极难发现。常在夜间活动,黄昏时很活跃,不停地在空中捕食蚊、虻、蛾等昆虫。飞行时,两翅缓慢地鼓动,也能长时间滑翔,在捕捉昆虫时,能够突然曲折地绕飞。遇到敌人时,可以无声地迅速飞去。夜鹰中个别种类有休眠的习性,这在鸟类中十分罕见。鸣叫  常在夜间鸣叫,发出连续的单音节叫声,略似“塔、塔、塔、塔”,类似机关枪的声音。繁殖
  每年5~7月间繁殖,从不筑巢,将卵产在地面、岩石上、茂密的针叶林、矮树丛间,野草或灌木的下面。每次产卵两个,卵呈白色,杂有灰褐和暗灰色斑,大小平均为30.7~22.7mm。孵卵白天由雌鸟担任。晨昏由雄鸟接替。食性
  嗜食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是著名的农林业益鸟。特别爱吃金龟子、蛾类和蚊子等害虫。有人曾在一只夜鹰的胃中拣出500多只蚊子,因此获得了“蚊母鸟”的美称。夜鹰的全身都为捕虫而生:听觉和视觉都很敏锐,一双大眼在黑暗中闪闪发亮。羽毛轻软,飞行无声,能在空中快速回旋、滑翔。嘴极为宽阔,可以张得很大,口两侧还生有成排的硬须,在空中捕虫时,大口犹如虫网可将大量昆虫兜入,中趾上长有梳子一样的缘,可以用来将沾在须上的昆虫梳进口中。

回答3:

他不是说的夜莺,他说的是夜鹰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