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的变化太大了,现在成了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501.96亿元,经济总量位居湖北省第三,亦是中部六省中的非省会城市第三。经济增速同比增长1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襄阳是农业大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粮食、油料、茶叶、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为主的8大主导产业,板块农业面积900多万亩。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94.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75.05万吨,比上年增产15.62万吨,同比增长3.4%,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襄阳市是全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之一,是中央、湖北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城市。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500家,达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净增249家,其中,产销过亿元的企业300家,过10亿元的企业2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业2家。
截至2012年底,襄阳市的现有的银行金融机构18家银行,从业人员一万多人;有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六家证券公司;美尔雅期货、中国国际期货两家期货公司;有35家保险公司,仅次于武汉,位列湖北省第二。保险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全市保费收入以每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长。
襄阳市是全国"三线"军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全国三个"军转民"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8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8家。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5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承担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30多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76项,已经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光电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等五大支柱产业群格局。下一步,将重点发展信息与电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业。
市境内高速公路长27公里。襄十高速公路:襄(阳)至十(堰)高速公路及连接线襄阳段98.53公里;襄荆高速公路:襄(阳)至荆(州)高速公路襄阳段57.15公里;孝襄高速公路:孝(感)至襄(阳)高速公路襄阳段91.09公里;阳魏高速公路:襄(阳)至南(阳)高速公路襄阳段22.81公里;麻竹高速襄阳段(在建)。
襄阳内中外环线正在修建中,成为湖北除省会武汉外第一个修内中外环线的地级市,届时襄阳将实现各区县互通高速公路。
2012年12月26日襄阳绕城高速也正式开工建设,同时316、207国道襄阳城区段改建工程,是襄阳市“十二五”交通重点工程。
316国道襄阳城区段起于双沟镇,自东向西经伙牌、龙王镇,止于老河口仙人渡镇,全长62.9公里,概算总投资14.6亿元;207国道襄阳城区北段改建工程,起于襄州区黄集镇鄂豫交界处,自北向南经过伙牌、团山镇,止于邓城大道,全长35.6公里,概算总投资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