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谠唐语林译文 从 拔河,古谓之......观者莫不震骇 谢谢

2025-04-14 17:29: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唐语林》是宋代文言轶事小说,王谠撰,原文如下:

1、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旦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 战。梁简文临雍部,禁之而不能绝。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纟亘,长四五十丈, 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两朋齐挽。当大纟亘之中,立大旗为界, 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

2、中宗时,曾以清明日 御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 朋。东用贵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仆射韦巨源、少 师康休璟年老,随纟亘而踣,久不能兴。上大笑,左右扶起。玄宗数御楼,设此 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士庶观者,莫不震骇。

二、译文:

1、拔河,古称牵钩。襄阳、汉中的风俗,常常在初一、十五进行。传说楚国将领讨伐吴国,用拔河来教士兵作战。梁简文帝驾临雍部,禁止拔河活动却没有绝迹。

2、古时(拔河的绳子)用竹篾编成的缆绳,现在百姓则用大麻绳,绳长四五十丈, 绳子两头分别系着好几百条小绳索,挂在前面。(拔河时)分成二队,两队一齐拿起绳子。在大缰绳的中间,立一面大旗当成界线,敲鼓呼叫,让两队互相拉绳。后退的一对胜利,接近界线的一对输掉比赛,叫做拔河。

3、唐中宗时期,曾在清明节驾临梨园(宫廷戏班的园子)球场,让身边的大臣们作拔河的游戏。当时宰相、两个驸马带领东队,三个宰相、五个将军带领西队。东队里头贵人多,西队上奏说不公平,请皇帝重新编队,皇帝不给他们改,西队竟然输了。

4、仆射(官职名)韦巨源、少师(官职名)康休璟两人年老,随着大绳跌倒了,好久都爬不起来。皇帝大笑,命左右侍卫把他们扶起来。唐玄宗多次驾临御楼,组织这种游戏,参加的多达一千多人,呼喊声震天动地。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官人、平民,在旁边观看,没有不感到震惊的。

扩展资料

一、《唐语林》原书在明初散佚。清代编《四库全书》时,据明嘉靖初齐之鸾刻残本及《永乐大典》所载,加以校订增补,以后各丛书所收多用此本。今传有聚珍板本、《惜阴轩丛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排印。

二、《唐语林》全书共8卷,末有辑佚一卷。仿《世说新语》体例,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将《世说新语》原有的35门扩大为52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50家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