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如何碎片化学习?

2025-04-15 19:00:2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都说在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的当下,顺应时代步伐的碎片化学习十分重要,但碎片化学习的正确方法到底是什么?

其实碎片化学习的重点不是在碎片时间里吸收多少有价值的内容,而是为自己带来新的有价值的知识。

明确了目的,那碎片化学习的正确方式就出来了:收集、分类、贴标签。

这几个步骤都要用到一个工具:印象笔记,它能胜任这三步的任何一步!

  1. 收集

首先我们很难在碎片时间吸收文章里的知识,所以我们应当将有价值的内容,随手保存到我们的收集箱里。

  1. 分类

这个步骤最好是固定时间去做,我选择在晚上回到宿舍后,打开电脑的印象笔记,把收集箱里的文章分门别类,都排到它们应该待的地方。

我推荐两种分类方式:按学科分类,按技能分类。

第一种顾名思义,就是分为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

而第二种,就是分为知识管理、时间管理、思维导图、PPT。

两种方法相互不冲突,可以自由组合,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 贴标签

贴标签其实就是对分类的补充,一篇主要讲读书方法的文章,可能运用了心理学的知识,那么你就可以贴上“心理学”的标签。其中还提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内容,那么你也可以贴上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标签。

贴标签的目的是为了能在你需要用的时候可以迅速找到这篇文章,在印象笔记里一搜索就能找到它,而不用凭借不可靠的记忆,去苦苦思索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啥,到地方在哪里。

回答2:

到底要如何碎片化学习?这可能是上班族要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很多人工作之后就不再继续学习了,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时间基本上被工作所占据,下班后也想放松一下,所以就会为不学习找借口。其实工作之后反而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竞争越来越大,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提高才可以适应新的环境。

那么随便碎片化应该怎么来做到呢?首先可以是在上班路上,在地铁,在公交车中,这些时间是碎片化的。你用来学习一些不需要练习的东西,比如看几页书,听一节课程等等。

我要去上班的地点比较远,一般的话在路上要花一个小时,而这个时间,如果继续玩手机也就玩过去了。我一般会采用听课程或者听书,这样的一个方式来学习。这样一来一去就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了。

除了在上班下班的路上,这种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平时在工作中其实也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比如要用到某个技能,你就可以上网搜一下,然后就能学到了,这其实也是一种碎片化学习。我之前是不会ps,后来突然要用到,就在网上简单搜索一下这个技能,然后基本上都能找到答案,然后就学会了。

还有一个时间,就是下班后,下班后一般有一到两个小时的整块的时间,这个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进行学习。而且这个时间是比较高效的,不会被其它的琐事所打扰。这也是你跟别人拉开差距,把其它人甩在身后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

回答3:

现代社会信息洪流犹如洪水猛兽,一点点吞噬着现代人的注意力。手机不断的通知提示,各种游戏的沉迷设置,各种新闻的推送使人们的时间被切割成一个又一个的碎片。有些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导致没有整块的大量时间去学习,所以碎片化学习的概念就应运而生了。

到底要如何碎片化学习呢?

1.每天做好规划

对自己进行一周的时间记录,看一看自己的时间黑洞到底在哪。然后分析这些时间黑洞哪些是可以利用的,每一天做好时间规划,规划好这一天的碎片时间哪些可以利用,并且规划好学习内容,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学习。

2.及时复盘整理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可能等车5分钟,排队2分钟,休息10分钟都是可以利用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公众号文章也好,一页两页书也好,听书也好,最重要的不是学,而是整理。我们可以在微信上把自己置顶,在学习的最后半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和整理,然后发给自己,这样每天结束进行总结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知识如果不整理就忘记了。

3.碎片的时间不代表碎片的知识

任何学习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如果没有构建出很大的知识地图,也起码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解决哪个问题上,要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要将知识进行整合,应用,已达到学习的目的。

回答4:

高效学习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以终为始。碎片化学习也是你学习的一部分,它也必须为你的目标而服务。

所以,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呢?

这个目标具体化出来是哪些学习任务?

其中哪些学习任务是可以碎片化学习的?

举个例子吧,2017年初我从教育行业转入生物医疗行业,职业还是文案没变。一个文案不了解产品和行业是很难写出好内容的,所以我一介文科生就要开始学习遗传学、基因组学、微生物学等这些对我而言相当妖魔的知识了。

我的学习目标是:要成为生命科学的伪专家。我不需要知道具体的生物化学原理(毕竟这不读个研究生是搞不定的),但我需要了解科学研究结论以及其应用发展情况或前景。

我的任务是有:

1、阅读十几本相关领域的科普书籍(书单来自行业大佬)

2、关注同行公司的新媒体动向、以及相关科普平台更新

3、进行尝试性的写作练习

4、学习自己公司产品的特性以研发历程

5、了解生物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行内新闻

在这其中,2和5是可以在碎片化时间进行的,比如地铁上、等车时间等。我整理了需要关注的公众号和网站,每天上下班地铁上耳濡目染,遇到值得记录和收藏的点到办公室后或者回家后整理进有道云笔记。

可以说我的学习进程还是比较快的,4月1日我写了公司公众号第一篇生物科普长文,领导表示在生活化案例、有趣的段子、干货科普知识三方面都把握得很好。

不管是碎片化学习,还是大块时间学习,一定要集中,围绕自己的目标。具体的学习方法其实因人而异,但首先重要的是动力充足、坚持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