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有11个乡分别是:巴马镇、燕洞乡、甲篆乡、那社乡、所略乡、局桑乡、西山乡、平洞乡、东山乡、凤凰乡、那桃乡、百林乡。巴马特产有:巴马香猪、珍珠黄玉米、火麻油、巴马酒、茶籽油、木薯淀粉、辉绿岩等。
知识延展:
巴马瑶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东临大化瑶族自治县,西邻百色市凌云县、右江区,南与平果、田东、田阳县接壤,北与东兰、凤山两县交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显得很珍贵。
巴马被称为长寿之乡,据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百岁以上老人28人,1982年人口普查达50人,1990年人口普查为69人,1994年人口普查增至79人,占全县总人口比例的3.54/10000。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90岁以上的老人就达530人。
据巴马县政府介绍,造就巴马长寿现象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地磁、空气、水、阳光、食物。这五大因素与古代地理中的阴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互对应。地磁对应金,是五行之首,万物之源。据介绍,地球的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而巴马高达0.58高斯。
巴马瑶族自治县辖1个镇、11个乡:巴马镇 燕洞乡 甲篆乡 那社乡 所略乡 局桑乡 西山乡 平洞乡 东山乡 凤凰乡 那桃乡 百林乡。
巴马特产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传说它系野猪驯化而成 巴马香猪群众称之为“冬瓜猪”、“芭蕉猪”或“两头乌”,该猪以野外放养为主,以菜、叶、根、果为主食,喝山泉水,日升而出,日落而归,群体自由觅食成长。因其骨细皮酥,肉质细嫩,外地人食之甚感鲜香,逐传名为“香猪”,并于1982年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时正式命名为“巴马香猪”。巴马香猪早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优良品种之一,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猪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闲娱乐方式在逐步的更新,通过对巴马香猪小型基因的提取,已培育成为娱乐性的家庭宠物,一些城市的宠物店上都可以发现其踪影。
黑豆
产于燕洞、所略两乡的五弄片,颗粒乌黑闪亮发光,比一般的黄豆营养更丰富,除通常用做油料和菜肴外,多作滋补品炖药食用,有补脑、补血、补气、补肾壮阳、明目、乌发之功效。黄豆也是长寿老人食用油料作物之一。
茶籽油
巴马得天独厚的水质、土壤和气候为造就优质食油创造了条件。经科学化验鉴定,巴马的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以上,同时不含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油质黄而清亮,纯正清香,经常食用,对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心血管硬化、胆固醇高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它既是群众必不可少的生活食用油之一,也是长寿秘诀之一。吃法上,除炼熟炒菜之用,更是煎炸食品最理想的油料。产品销路好,供不应求。
木薯淀粉
巴马盛产的木薯,耐旱耐寒,不施农药和化肥,不受工业污染,加工出粉率高,年生产淀粉5000多吨,作为生产味精、糖果、柠檬酸、工业葡萄糖、调料等几十种食品工业原料,产品远销上海、黑龙江等地。
芭蕉芋丝粉
是长寿系列产品之一。通过磨、浸泡、过滤、煮蒸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粉质洁白光亮透明,耐煮,不溶,不断,营养丰富,原质原味,味道独特,滑嫩可口,老少皆宜,既可制独特的菜肴,又是理想的送礼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