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比较成本优势明显以及宏观调控的过度鼓励吸引全球加工制造业快速向中国转移,中国很快承担起全球商品供应重负,成为“两头在外”的“世界加工厂”。这种情况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由此刺激为出口服务的加工产业的过度膨胀,出口经济总值比重过大,形成了中国企业为了出口大量增产、急剧膨胀产能的局面。中国为出口服务的加工性产业的过度膨胀,孤军突起,造成国内原料、动力供应和销售市场严重脱节失衡。“两头在外”比重太高,明显受制于人。这是现阶段最大的市场失衡。
从2000——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38%。目前,国际市场份额已接近20%。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3478亿元。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计算机、移动通信手机、抗生素、疫苗等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正成为世界高技术产品的重要基地,并开始向研发制造基地转型。截止去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额近30%。网络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传统产业加速优化升级,不断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又据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部的张威日前透露,2007年我国与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额达到14617.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的67.5%。今年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同包括印度、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贸易。一季度进出口数据显示,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进口量价涨。进出口2705.3亿美元。增长5.4%。其中出口1366.3亿美元,增长26.4%;进口339亿美元,增长46.1%。加工贸易增速持续回落,进出口2411.5亿美元,增长14%,同比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26.5亿美元,增长4.8%,回落9.2个百分点;进口85亿美元,增12.6%,提高1.7个百分点。为了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商品出口,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主要根据2008年进出口税则,对08年前发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目录编码进行了技术性调整,公布了08年版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共有1816个海关编码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我们由此也看到我国在产业结构方面正在积极的努力调整,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