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经济发展迅猛,“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率先践行科学发展观,有效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07亿元,是前51年总和的2.6倍。2004年,鄂尔多斯跨入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2006年又成功跻身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并成为自治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速达32.2%,在全国333个地级城市中居第5位。人均GDP达6600美元,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列第8位, 年均增速达29.1%,居全国第4位。财政收入达到145.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2.3亿元,年均增速达41.9%,居全国第4位。人均财政收入达5434元,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列第7位,年均增速达39.9%,居全国第4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2元,年均增速达15.4%,居全国第8位。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308元,年均增速达13.7%,居全国第11位。三次产业比重为5.3:55:39.7。根据 中国经济网和网易财经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大学的校长连辑12月5日在第八届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中表示,内蒙古已经连续七年在中国经济体里全国第一,人均水平已经进入全国前八位,中国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内蒙增速最快的是鄂尔多斯。他还表示2009年鄂尔多斯的人均GDP将超香港并鼓励企业家到内蒙古去投资、创业、发财。[1]2007年底,中国社科院发表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发展力蓝皮书》。蓝皮书描述鄂尔多斯:“增长竞争力名列全国第一;人均GDP达到1.0451万美元,超过北京、上海;效益竞争力名列第三,超过香港。”[1][2]鄂尔多斯交通便捷城市功能完善是投资者的热土。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采取多种模式规划建设了一批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自己投资建设的高等级公路和地方铁路里程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692公里、铁路792公里。形成了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大准、准东、东乌铁路横穿东西,包西、包神铁路纵贯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并与周边110、107国道相连成网的交通格局,2007年7月,鄂尔多斯飞机场通航,鄂尔多斯市到北京、郑州、上海、西安、深圳的航线正式开通,鄂尔多斯市到呼和浩特市、三亚、成都的航线也即将开通。
资源型经济 卖资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