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脏供血不足、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怎样形成的呢?由于胆固醇沉淀在动脉内膜上,致使动脉内膜表面像粥样凹凸不平,所以叫动脉粥样硬化.起因分内因(包括遗传因素等)和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等).
从遗传因素的角度看,有些家庭是冠心病家族、有些是糖尿病家族,有些是肿瘤病家族,有些是精神分裂症家族.有家族史的人,可能是隔辈遗传,也可能是父辈遗传.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据对北京地区35岁以上的70万人的调查,冠心病和脑溢血的发病率每隔10岁增高3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在性别上,女性在更年期前受卵巢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很少得冠心病和发生心肌梗塞,因此50岁以前心肌梗塞病的男女比例是9:1;但是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宿,心肌梗塞病人也随之增长,60岁时男女比例为3:1;到70岁时,男女的比例已接近1:1;到80岁时,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组数字表明,女性更年期后,要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原因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只占30%),最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约占70%.
外因包括7种: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运动太少、心理紧张不平衡以及糖尿病.其中前3种是主要外因.高血压是无声杀手,它会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提前20~40年,所以必须早期治疗.高血脂以及肥胖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分"苹果型"和"鸭梨型".苹果型肥胖者肚子大,俗称"将军肚",此种体形的人,体内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心脏、动脉内,所以更危险;"鸭梨型"肥胖者臀部大、腿粗、肚子不大,危险性小些.
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1.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饮食,六个字,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2. 家庭常用治疗心肌缺血的中成药有以下几种:
① 丹参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黏度和血凝等作用。适用于血瘀症的胸痹病人。
② 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缺血心肌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片剂和滴丸两种。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也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
③ 麝香保心丸:由麝香、苏合香酯、牛黄、肉桂、蟾酥、冰片、人参提取物等组成。具有抑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上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抑制动脉内膜增生,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起效迅速,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或用于预防或减轻心绞痛发作。
④ 地奥心血康:由特有的药用植物中提取的甾体总皂甙精制而成。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血脂、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作用。尤适用于胸闷为主的病人或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心动过缓者慎用。
⑤ 心可舒: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等组成。有改善心肌缺血和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室舒张功能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病人。
⑥ 冠脉宁:由丹参、当归、红花、血竭、鸡血藤、延胡索、桃仁、何首乌、黄精等组成。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孕妇忌用。
⑦ 通心络: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组成。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
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⑧ 诺迪康:为藏药 (圣地红景天)。有改善心肌缺血、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
⑨ 银杏叶制剂:(百路达、斯泰隆、脑恩、天保宁、杏灵颗粒)为银杏叶中提取的天然活性物质,能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黏度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病人。
心肌严重供血不足会导致 心绞痛 在严重就是有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