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之重要。饮食对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意义更加重大,只有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曾几何时,“早餐被忽略、午餐在流浪、晚餐太丰盛”这句话成为孩子们一日三餐最好的写照。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学习压力,让早餐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学生早餐大多“凑合”。而一些学校食堂供应的早餐又常常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口味,而且缺乏营养专家的指导。于是,很多学生就选择路边一些小摊胡乱吃上几口,然而这些地方卫生条件很差,餐具不消毒,苍蝇乱飞,污水横流,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呕吐、腹泻乃至食物中毒。 学生早餐现状 近日,有关专家对京沪两地青少年的早餐、零食、饮料和快餐等行为进行调查,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情况和问题。 1. 2~3成学生经常不吃早餐 调查发现,京沪9 000名中小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不高,北京男生占74.2%,女生占78.4%;上海男生占86.6%,女生占87%。上海学生吃早餐的比例明显高于北京。北京有5%左右的学生一周有3天以上不吃早餐。 调查表明,家长的早餐行为对孩子的早餐行为有明显的影响,经常吃早餐的家长,他们的孩子经常吃早餐的比例也高。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准备营养均衡的早餐,而且自已也应该每天吃早餐,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行为做典范。 京沪两地中小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凑合的原因为:第一,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第二,没有食欲;第三,没有时间吃(大多数学生由于晚上作业多,睡得太晚,早上不愿按时起床,睡觉时间挤掉了早餐时间);第四,家长自己不吃早餐或没时间做。其他尚有节食、嫌早餐品种单调、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如牛奶)等原因。 2. 5成以上学生早餐质量较差 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应该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供给量的25%~30%。早餐的食物种类应包括以下5类:谷类、肉类、乳制品和蔬菜、水果。如果一顿早餐中上述5类食物都有,为早餐质量好;如果食用了其中的3类,则为早餐质量较好;如果只选择了其中两类或两类以下,则为早餐质量较差。 对所有吃早餐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50%~70%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说明早餐的营养质量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3. 就餐地点对学生吃早餐有影响 北京有78.7%的中小学生在家吃早餐,在上学路上或在小摊上吃早餐的约占15%,还有3%的中小学生在学校吃早餐。上海有86.4%的中小学生在家中吃早餐,在上学路上或在小摊上吃早餐的约占8% ,还有0.8%的中小学生在学校吃早餐。在家中吃早餐的学生贫血率比不吃早餐和在外就餐的学生低,说明在家中吃的早餐营养素种类、结构及进食的数量令人满意。 4. “豆芽儿”和“胖墩儿”多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近十年来成倍增加。由此造成营养不良和肥胖两头跷起,形成“双峰现象”。 许多营养不良的学生并非日常饮食摄入量不足造成的,而是缺乏营养知识,膳食营养结构不平衡造成的。有些家长仅重视高蛋白食物的摄入,而忽视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的摄入,造成早餐能量摄入偏低。低能量的早餐不仅不能满足学生一上午紧张学习和活动的需要,也直接影响学生上第三四节课的效率,而且导致中晚餐能量摄入偏高。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不合理,远没有达到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早中晚三餐的合理比例:3∶4∶3;蛋白质、脂肪偏高,碳水化合物偏低,学生膳食中主要缺乏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E、B族和钙、锌等,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为5%~25%,缺钙和缺维生素的状况依然存在,且相当普遍。 学生不吃早餐害处多 长期以来,早餐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许多人认为吃不吃早餐无所谓,不吃早餐,营养可以从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补充,这是绝对错误的。 有关专家告诫学生,长期不吃早餐会对身体造成五大伤害: 1.大脑反应迟钝早餐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如果没有进食早餐,体内无法供应足够血糖以供消耗,便会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尤其对中学生来说,上午的学习课目,都是文、理科的主科,需要记忆理解的知识非常多,这就要求脑力和体力较长时间地保持旺盛状态。因此,丰富充足的早餐营养将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早餐要选择热能高的食物,如牛奶、煎蛋、馒头或面包、橘汁及肉类食品,这样才能以足够的热能保证上午的活动。 2. 慢性病可能“上”身不吃早餐,饥肠辘辘地开始一天的学习,身体为了取得动力,会动用甲状腺、甲状旁腺、脑垂体等腺体燃烧组织,除了造成腺体亢进之外,还会导致酸性体质,患上慢性病。 3. 消化系统疾病经常不吃早餐,会影响胃酸的分泌和胆汁的排出,减弱消化系统的功能,容易诱发胃炎、胆结石、胃溃疡等疾病。 4. 便秘“出笼”在三餐定时情况下,人体内会自然产生胃结肠反射现象,简单说就是促进排便。若不吃早餐成习惯,长期可能造成胃结肠反射作用失调,于是产生便秘。 5.会让你更靠近肥胖族人体一旦意识到营养匮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为不吃早饭会有助于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餐到中午时会出现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吃起饭来狼吞虎咽,不知不觉中可能吃下去过多的食物,多余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脂肪,长期下去,脂肪在皮下堆积,引起身体发胖,瘦身不成反而更胖。 请家长重视吃早餐 早餐是一天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美国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不吃早餐的少年儿童,午餐中能量的摄入量,尤其是来源于蛋白质的能量明显高于吃早餐的少年儿童,但全天平均的总能量摄入量明显低于吃早餐组。也就是说,午餐和晚餐的摄入量不能弥补不吃早餐所引起的能量摄入不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吃早餐频率的增加,中小学生各组全天能量、蛋白质、维生素B2、铁、钙、镁、硒和锌等营养素摄入量水平显著高于不吃早餐的中小学生组,说明吃早餐有助于中小学生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 早餐摄入谷类食物很有必要 血糖是大脑直接利用的能源,血糖低于正常值,大脑兴奋性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就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提高机体血糖浓度。浙江医科大学研究发现,课间血糖值与吃不吃早餐有关,还与摄入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的量有关,说明早餐的质量直接影响课间血糖水平,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但是纯碳水化合物的早餐(只吃主食),虽然餐后一小时血糖达到高峰,但随后会迅速下降。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合理配比的早餐,却能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血糖处于适当水平。 不同能量的早餐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体耐力都有影响 保证每天摄入高质量的早餐,不仅能提高学生总的日营养素摄入量和营养状况,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身体耐力。饥饿会降低学生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使注意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下降。每天吃早餐的孩子标准试卷测试的错误率低、反应灵敏、注意力集中、出勤率高、迟到次数少。不吃早餐使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均降低,记忆力也下降。 可见,早餐并不是可吃可不吃的一顿饭,不仅要吃,而且要吃好。 早餐最好这样搭配: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片肝,几粒花生米,几片面包之类的面食和少量水果,这样就能保证上午大脑工作所需的全部营养,而且中午饭前不至于太饿,以至于午饭暴饮暴食。 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首先不能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小卖部里卖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小食品不能吃。家长从小要告诉孩子乱吃东西的危害性,让孩子从小养成喝白开水或矿泉水的习惯,而不能以饮料代替水。而且饭前不吃零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需要健康成长。现在的学生学业多,负担重,又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饮食的营养和卫生尤其显得重要,因此,中小学生的早餐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重视。
因为大学生的话 穿拖鞋是怕紧急的时候发生踩踏时间,
因为大学的话 老师管的不是很多,也就是学生会的管,历来学生会的都是这样规定的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