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economic man)又称“理性—经济人”、“实利人”或“唯利人”。这种假设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再经19 世纪合理主义的影响而形成是雪恩 在《组织心理学》中提出。
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M.McGregor)在他所著《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其中,X理论就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其基本观点如下:
(一)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方设法逃避工作。
(二)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甘心情愿受别人指导。
(三)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的方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四)多数人十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励他们工作。
(五)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担当管理的责任。
基于这种假设所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应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作出绩效;并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员工,其管理的点在于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其管理特征是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各种法规和管制。为了提高士气则用金钱刺激,同时对消极怠工者严厉惩罚即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泰罗制就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这种假设实质上是早已被驳斥的遗传决定论的人性观。把人划分成多的被管理者和少数的管理者,代表了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早期段的管理。这种假设和X理论虽然已经过时,但对管理并非全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