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期间为什么不能跑腿、打杂

2025-04-19 15:50: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大学教学、学生学习的秩序却遭到了冲击。”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百年院庆“中国经济学教育论坛”上,北大校长助理黄桂田炮轰“实习影响大学生学业”,他甚至呼吁在场全国各高校经济学院负责人共同禁止学生参加实习,以矫正这种“变态工作需求”。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度的增加,许多在校的大学生从大四开始就为就业忙碌了,找个单位实习成为了许多大学生就业的第一步。 从身边许多例子可以看出,大学生毕业前的社会实践好处很多: 一、跑腿打杂是职业生涯的必经之路。 曾记得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过,他刚到工作单位时就是从扫地打水开始的,我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时就更不用说了。即使你实习阶段不经历这些,工作后一定也会经历的,很少有人刚开始工作就坐在管理者的位置上。 可以说,无论一位大学生来自哪所大学,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习成绩如何,实习阶段他也是一张彻底的白纸。工作是什么样子?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投入?什么才算职业理想?要有哪些职业态度以及工作习惯等等,以前了解的仅仅是理论上的而已。只有在实践中,从最基本的打杂跑腿开始,从你在办公室里无所适从地坐下、玩命地观察时起,你才算真正开始了解职业生涯的奥秘,为你将来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二、让你的理想与现实尽快接轨。 许多人都感觉,大学生的理想和现实差距过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实践经验缺乏,期望值又过高,有时候会造成眼高手低。这些问题不光在实习中会出现,也存在于学生的整个求职就业过程中。LG电子(中国)人事管理部部长张晖说,他发现很多学生入学之后,对实习和就业没有概念,未必知道所学专业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适合不适合自己。而通过实习,他们可以修正对自己未来社会角色的理解偏差。对行业和职位的理解将一直是帮助大学生成功的砝码。当你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它帮助你独立思考,当你是一个高级经理人,它助你拓宽视野、战略性地制订计划。 大四学生在职业规划上一般有三种思想状态,一是尽快寻找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平台,先就业再寻找机会继续深造;二是暂时回避就业继续学习;三是很茫然,一会儿想就业,一会儿想继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这三种状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理想与现实的无情冲撞。也只有那些敢于面对现实,勇敢迎接挑战的学生才会尽快摆脱苦恼,让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尽快接轨。 三、在实习中了解自己定位自己。 "实习是你们学习和事业中重要的里程碑。"IBM大中华区业务运营总监张台杰在"IBM2007年蓝色之路大学生夏季实习计划"闭幕仪式上说,他已在IBM服务30年,大儿子正在读大学三年级。他给他儿子的建议是:"实习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你认识自己,为下一步的决策做一个依据。" 实践中,许多大学生就是在实习阶段才对自己有了真正的了解,重新定位了自己,为后来正式进入职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习阶段经验上受限程度最低 很多走出大学的应届生都痛不欲生地发现,公司对求职者要求最多的就是经验。有没有在这个行业中工作的经验?有没有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经验?只有实习生是没有经验限定的特殊群体。很多公司规定对实习生的考察只关注个人潜力,所以任何其他条件都不会迷惑考察者的双眼,只要你是璞玉,就会被发现。 实习虽然是报酬最少或没有报酬,却也是你人生中难得开足马力证明自己能力的时期,多数人都会铆足劲儿想体会往空桶里舀水到底能舀多少的感觉。 即使你所学专业不对口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能努力把握实习这个机会,就会顺利提前完成转型。 总之,无论你的理论水平有多深,学位头衔有多高,社会实践是必修课,早介入早毕业,晚介入晚毕业。愿每位大学生的远大理想都从实习阶段的跑腿打杂开始吧!(棚棚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