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打造的核潜艇,下潜到2000米会被瞬间挤爆,而鱼为什么却可以活?

养猪
2025-04-15 01:31: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鲸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它具备了深海潜水的能力,对于深海,鱼类都进化出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器官,生活久了,就适应了,但是它不能无限制的向深海游过去,一般情况下,它就在海底500米左右活动。有一种鲸鱼叫抹香鱼,它下潜的深度也就是2000米左右,它要再往下潜水的话就会被压扁。


大家都知道,抹香鲸一直被誉为哺乳动物界的潜水“冠军”,它们能在2200米的水深下待两个小时之久,而其他大部分鲸鱼都是在海平面以下200米内活动。如果鲸鱼潜入万米深的海洋,绝对会被压扁的,它在下潜过程中会缩小肺部,使体内的压强愈来愈大,以平衡体外的压强,而超过极限鲸鱼肯定会受不了的。

军用核潜艇的下潜深度是300米左右,特制的能达到700米,但这些数字在鲸鱼面前完全不值得一提,毕竟它们可以让体内压强随着外部的变化而变化,在进入到深海时,肺也会变得比正常状态小很多,这样一来,内外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可以让鲸鱼很好地适应海底生活。

核潜艇不像鱼类那样自主呼吸,没有可以调节大小的肺部,自然就不能通过改变内部的压强来适应外部压强,它能依靠的就只有坚硬的外壳,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潜艇内外的压强差逐渐增加,所以核潜艇根本不能去太深的地方。

回答2:

海底2000米以下的鱼,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有了适应高强度水压的器官。最终才能在这样的环境存活。

回答3:

因为鱼类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有了适应高强度水压的器官。最终才能在这样的环境存活。

回答4:

我们知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对于深海,鱼类都进化出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器官,生活久了,就适应了。

回答5:

鱼为了生存适应环境,能够下到很深的海底,缩小肺部,减轻体外的压强才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