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是一个胡人汉人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史称“五胡乱华”。
所谓“五胡乱华”的五胡,分别指:匈奴、羯族、羌族、氐族、鲜卑族等五个族群。
那么,这五个族群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那个时代究竟是不是民族大融合呢?
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匈奴是汉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一支,就是所谓的“南匈奴”,南匈奴在西晋末年由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这个政权灭亡了晋朝。
前赵灭亡后,匈奴部落被自己曾经的战斗奴隶羯族驱逐,离开了中原,其后代融入北方其它民族,其中一支后来由赫连勃勃统领建立了大夏,史称“胡夏。”
赫连勃勃这一支后来被拓跋鲜卑所灭,其实,早在赫连勃勃起兵之前,其祖辈已经被鲜卑化和汉化。
所以,从文化和血统角度看,南匈奴族融入了鲜卑和汉族,逐渐消失了。
羯族作为五胡乱华时代最为残暴的群体,给北方各族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羯族第一代首领建立的后赵政权前后存在了三十二年便被冉闵推翻。
羯族主体被赶出中原,投奔了自己的仇敌慕容鲜卑,逐渐成为鲜卑化的民族。
再后来,北魏时代的羯族后裔尔朱荣崛起,提拔了一大批羯族将领,其中就有著名的暴徒“宇宙大将军”的侯景。
尔朱荣被刺杀后,羯族群龙无首,侯景带着最后的羯人投靠了南梁,但不久就在南方发动叛乱,导致江南死亡数十万人口,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史称“侯景之乱”。
陈霸先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将侯景和羯族人全部斩杀,侯景留在北方的五个儿子也都被高澄所杀,羯族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于民族之林。
氐族政权建立的王朝叫做前秦,就是著名的苻坚建立的王朝,氐族在五胡中汉化程度较高,政策比较宽容,是一个难得的平和期。但前秦遭遇了淝水之战后便迅速衰落,不久灭亡。后来氐族又建立一些小的政权,也都难以持久,氐族在五胡时代也大多融入其他民族。
羌族在中国汉代便与汉人融合,马腾马超父子在羌地有威名,西晋末年,羌人聚集在西北地区,前秦衰亡后,羌人领袖姚苌建立了后秦。后秦政权前后立国三十四年,期间出现了法显和鸠摩罗什等著名的僧人,可以说,后秦政权在五胡时代算是比较温和的一个,这个政权后被宋武帝刘裕和拓跋鲜卑联手所灭。
后秦政权在建立之初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羌族政权,而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汉化度很高,因此,羌族后裔多融入北魏和南方汉族。
至于鲜卑,主要分为段氏鲜卑、慕容鲜卑、拓跋鲜卑,宇文鲜卑等几大部族。
其中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后燕,就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祖先,慕容鲜卑汉化程度之深仅次于拓跋鲜卑。
而拓跋鲜卑更是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中国北方,南迁洛阳,彻底汉化,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中原王朝,北魏统治下,中原汉人鲜卑人几乎难以分辨彼此。
宇文鲜卑建立的北周更是继承了北魏文化,为隋朝统一中国打下基础。
篡夺北周的隋文帝杨坚本身就有胡人血统(虽然杨坚不承认),其妻独孤皇后更是如假包换的鲜卑人,因此,隋朝皇族身上流着鲜卑血液是毫无疑问的。
而大唐皇室更是胡汉混血情况复杂,无论是李渊、李世民还是李隆基,身上都有鲜卑乃至匈奴人的基因,这一点史书有明确记载,此处不再多说。
因此,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代确实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只不过这个融合过程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罢了。